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天祝县

农牧民的贴心人 ——记市级领军人才、天祝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员聂战声

 2021/09/23/ 18:44 来源:武威日报

  李兵岐

  引品种、抓示范、搞推广、兴产业,他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把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诠释出“科技使者”的生动内涵。他就是天祝县农技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聂战声。

  天祝县安远镇直沟村过去一直以种植青稞为主,后来由于品种退化严重,导致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14年,时任天祝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的聂战声通过多方联系,从青海农科院引进青稞新品种昆仑14号,在直沟村试种成功,亩产比传统品种增加20%以上。

  直沟村村民张成禄告诉笔者:“我们以前种植的老青稞产量不高,聂研究员从种子管理站调来的青稞新品种相当好,个头大、产量高,一亩地能收1000多斤。现在直沟村被确定为优质高产青稞示范种植基地,新品种青稞也成了我们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解决天祝县农牧民群众种植结构单一的问题,聂战声因地制宜,积极引进推广羌活、当归等中藏药材种植,为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

  过去,直沟村村民杨林一家主要以种植青稞、小麦、土豆为主,一年的收入仅能维持生计。2015年,聂战声建议杨林种植中药材,并手把手教他中药材种植技术,杨林由此走上了致富路。“通过两年的种植,中药材的收入也比较可观。今年我种植了70多亩,左邻右舍看到我种植中药材收入好,也都跟着我种。现在我们村上已经种植了300多亩,中药材收入占到了村上种植业收入的一半以上。”杨林高兴地说。

  2003年,韩珏来天祝县发展高原夏菜种植。初来乍到,他既不会种植技术,又不懂品种选育。聂战声不仅帮他学技术,还帮他引进了西生菜、西蓝花等适宜当地种植的冷凉蔬菜新品种。2013年,韩珏成立集绿色农产品种植、收购、贮存、保鲜、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天祝富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天祝县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中,聂战声和同事们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108个,开展试验示范89项次,筛选出新品种11个。截至2020年,天祝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达到10.2万亩,年生产各类蔬菜35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亩均产值达1万元,高原夏菜产业已发展成当地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天祝县华藏寺镇红大惠民新村丰农新型种植专业合作社,院墙上挂满了选育的优质藜麦新品种,仓库里整齐地摆放着黑、黄、红等各色品种的优质藜麦种子和藜麦产品。针对藜麦生产中存在品种单一、出苗差、轮作倒茬、机械化种植收获等问题,聂战声多方“取经”,积极选育各具特色的藜麦新品种,并推广引进了新品种油菜籽和土豆,用于轮作倒茬。2020年,全县藜麦种植面积发展到11.6万亩,占到全国总种植面积的38.9%,成为全国最大的藜麦产业基地。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0多年来,聂战声和农技人员先后示范推广高原夏菜、中药材、藜麦等新品种30多个,开展蔬菜标准化生产等技术20多项,组织实施特色产业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科技项目20多项。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17项,制定地方标准6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为“八大特色产业”培育和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