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天祝县

天祝县创新开展法治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2019/10/28/ 18:07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尚禾

法治护航脱贫路畅

——天祝县创新开展法治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尚禾

  近年来,天祝县将脱贫攻坚纳入法治轨道,围绕贫困人口、贫困户、贫困村,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分类施策,深化分业分类分众法治宣传教育,开展精准精细精彩普法活动,提供标准性智能性便捷性法律服务,走出了一条法治扶贫对象精准化、主体多元化、载体多样化、机制科学化、效果最大化的路子,提升了贫困群众的法治思维能力、依法办事定力、内生发展活力和崇尚新风动力。

  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中,因案因事、因陋俗恶习致贫返贫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填平洼地”,激发贫困地区群众内生动力,增强他们打赢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天祝县创新思路,积极开展法治扶贫,开出了抽骨髓化验、开良方治根的“药方子”。

  近日,一篇题为《老严戒酒记》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文中这样描述:在天祝县石门镇岔岔屲村,老严是“名人”。老严之所以在小山村里有名气,是因为他曾经当过矿长,有高收入。老严出名,更因为喝酒误事丢了矿长的工作,变成了贫困户。直到2015年,他才在政府的帮扶下脱了贫。然而,老严这种情况很特殊,好不容易脱了贫,很可能因为喝酒而重新返贫。起初,老严不以为然,认为喝酒又不犯法,没什么大不了的。对此,当地派出所专门针对辖区同类情况,排查出和老严类似的六位“酒家”作为关注重点进行靠前教育。从刚开始的劝说到后来的普法,从帮助饲养牛羊到后来帮助找回失散的牛羊。一来二去,老严很感动,抵触情绪没了,认识到酗酒对自身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下定决心戒了酒。

  天祝县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法治扶贫,紧扣“助力脱贫攻坚,深化乡村治理”的法治扶贫工作目标,紧紧抓住影响贫困人口、贫困户、贫困村稳定脱贫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症结,坚持“靶向治疗”,着力解决酒驾、赌博、吸毒等个性问题,劳资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共性问题,经营风险、投资风险、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套路贷”、电信诈骗等前瞻性问题,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哪些是影响贫困人口、贫困户、贫困村稳定脱贫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症结?这是抓好抓实法治扶贫工作的前提。

  天祝县统筹调度各方面力量,逐村逐户精准摸清法治需求,对贫困人口、贫困户、贫困村开展“法治体检”,强化会商分析研判,根据需求精准制定法治扶贫“一村一方案”“一户一对策”,对因案的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对因事的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和法律服务,对因恶习的强化法治教育和重点管控,对因陋俗的引导树立法治思维、弘扬新风正气,切实做到法治扶贫措施精准到人到户到村。

  今年65岁的老雷是天祝县祁连镇村民,妻子患中风偏瘫,儿子小山在华藏寺镇韭菜沟养殖场务工,儿媳照顾两个孩子上学。

  2014年4月21日,一场飞来横祸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静。小山在养殖场务工时摔倒受伤,经医院检查诊断为重性颅脑伤。出院后,被鉴定为二级伤残、肢体一级残疾。

  原本老雷家中就靠儿子小山撑着,现在小山成了这样,家里的顶梁柱没了,一家人的生活没了保障不说,还因为高额的治疗费用欠下了不少外债。

  小山出院后,老雷多次找到养殖场负责人,希望养殖场能负担些医疗费用等支出,但始终没有结果。无奈之下,老雷找到祁连司法所寻求帮助。天祝县司法局知道此事后,立即组织祁连司法所和华藏司法所先后多次找养殖场负责人进行协调。经多方联动调解,终于在2015年5月2日促使养殖场负责人与老雷达成赔偿协议,一次性赔偿费用26万元。

  在回访时,司法所工作人员发现,老雷家得到的赔偿款全部用于支付医疗费和一些后期治疗费用。而因为这件事,老雷家的经济状况日趋紧张,住房破旧不堪,下雨天房屋漏水严重。于是,司法所工作人员便协调祁连村,申请给老雷家给予低保救助,以解决暂时的生活困难。在祁连镇政府宅基地腾退项目实施的时候,又积极协调镇政府和祁连村委会给小山置换了一套安全住房,一家人从此住进了洁净明亮的新房。

  如今,老雷老两口种种地、干干家务,儿媳就近打些零工以补贴家用,家庭收入逐渐稳定。小山的身体也恢复得较好,已能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眼看着日子慢慢有了起色,一家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法治扶贫的实质是“智志双扶”。老雷一家人依靠法治的力量,维护了切身利益,激发了内生动力,更增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法律是准绳,道德诚信是基石。天祝县把法治理念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利用法律平台、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司法热线进一步延伸法律触角,引导群众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以法治思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坚决高质量脱贫摘帽。

  在打柴沟镇,高原夏菜种植已形成规模,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尤其是今年笋子收成好,收购价格也高,几乎一天一个价。8月份,这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石板沟村村民王某与湖南客商陈某以每亩8000元的价格签订了笋子收购合同,后因笋子价格上涨,王某不愿履行合同,要求每亩以13000元的价格收购,客商陈某不同意,双方发生争执后报警。当地民警了解具体情况后,给王某讲法讲理,最终王某意识到是自己不对,并按照约定履行了合同,客商陈某也一次性付清了收购款,双方表示愿意继续合作。随后,每当有人问起卖笋子的事时,王某都说:“都是不懂法律惹的祸,当时也不知道签了合同,就得按照合同办。通过这件事让我懂得了诚信是钱买不到的,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增收致富。”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王某卖笋的事虽然是个例,却让身边的群众深深认识到做人、做事要诚信守法,这样才能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快。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