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社会民生

天祝: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2022/01/11/ 18:41 来源:武威日报 刘剑

天祝: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

  每日甘肃网1月11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刘剑)近年来,天祝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脱贫退出验收指标,深入贯彻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尽锐出战、克难奋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每年七、八月份,在天祝县打柴沟镇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菜农们忙碌的身影。史生福是大庄村最早试种高原夏菜的人,这两年,他家通过种植高原夏菜,收入连年增加。尝到甜头的他,去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亩。

  “去年,我种了10亩豆子、20亩笋子,1亩地除去成本能收入4000多元。种高原夏菜对我们农民来说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史生福高兴地说。

  走进天祝富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蔬菜生产车间,员工们正在忙着挑菜、打包、装车、过磅。这些绿色有机高原夏菜两天后将被送到“北上广”等地,摆上老百姓的餐桌。

  不兴产业穷根难除,不壮产业富不长久。天祝县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把产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抓精主导产业,抓好新兴产业,抓实经营主体,抓紧品牌建设,抓强就业扶贫,立足区域特色与优势,精准实施“牛羊鸡马菜菌藜药”八大特色产业。“独一份”白牦牛饲养量达8万头,毛肉兼用高山细毛羊饲养量达140万只,全产业链金鸡产业日产鲜蛋55万枚,“特别特”岔口驿马存栏6000匹。建成绿色有机高原夏菜生产基地10.2万亩,“错峰头”食用菌栽培规模达2500万袋、畦栽30万平方米,藜麦种植面积达11.6万亩,高原净土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亩,实现了县有产业体系、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在松山镇达秀村移民安置点,一排排鳞次栉比的青瓦白墙安置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从安远镇兰泉村搬迁到达秀村的孔庆金,不仅住上了宽敞、干净、整洁的新房子,还在家门口开起了平价超市,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搬出穷窝子,奔向富日子。天祝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高起点规划、高效益配套、高水平建设,坚持新房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培育一体推进,破解了群众“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发展难”的瓶颈,彻底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困境,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目标。“十三五”时期,全县累计建成移民安置点25个,搬迁移民3878户15114人,入住率达100%。

  立下愚公志,誓圆小康梦。天祝县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构建十个体系,抓牢产业根本,5.4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饮水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7万多人通过生态移民搬迁,挪出穷窝窝,住进新家园,实现了群众脱贫致富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