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古浪县

做好牛文章 过上“牛”日子 ——全媒体集中采访古浪行系列报道之一

 2020/12/22/ 18:20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张尚梅 见习记者孙文娟

  冬日的清晨,从牛棚里传出几声“哞哞”的叫声,古浪县西靖镇肉牛养殖基地的养牛工人李春披衣起床,准备饲料、食槽投放、清扫牛舍……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下山之前,李春住在黄羊川镇石城村,那时候年轻,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可是有啥用呢,老天不帮衬着下点雨,到年底还是闹恓惶。

  2018年,靠着移民搬迁好政策,他一家搬下了山,住上父辈们几辈子不敢想的砖瓦房,走上了几辈人从未走过的水泥路,当上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产业工人。

  “早些年,要供3个孩子上学,没想过幸福是啥样。”李春说,他现在要重新换个活法。

  从一窍不通的“新手小白”,成长为肉牛养殖的“行家里手”,还能在家门口上班,一年下来有4万多元的收入,给足了李春生活的信心。他说,不会辜负这迟来的幸福,一定好好干,让日子再上个台阶。

  “合作社就是好。”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名词就是合作社。

  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古浪县将黄花滩移民区16个村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每村整合100万元村集体资金参与入股,建成了古浪县西靖镇肉牛养殖基地。该基地就是一种合作社模式,它为像李春一样的移民群众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就业的平台,更是发家致富的坦途。

  “基地投资6260万元,占地300亩,建成了能繁母牛养殖大棚5座、育肥牛养殖大棚17座,可养殖肉牛5000头。目前,牛存栏3000头。”基地负责人王天元指着黑白相间的花斑牛、黑黝黝的母牛如数家珍:那是西蒙塔尔、那是平凉红牛、那是安格斯牛……

  “快年底了,牛肉需求量激增。这些肉牛已经被中天羊业、顶牛牛肉面等牛肉加工企业预定了,春节前出栏,按照每头牛卖2万多元计算,这几千头牛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王天元算着细账,想起了去年这个时候大伙分红的场面。

  2019年,基地为16个村发放128万元分红资金,每个村集体分红8万元。“当时大伙很高兴,有的妇女不顾天冷抱着孩子就跑来了,有的领上钱直接去县城给孩子买新衣服了,有的群众买肉买酒当晚就过上了‘年’……”王天元说,每个村用分红资金的65%设置公益性岗位,帮助村民就业;用资金的15%设立村级文明奖,奖励好公婆、好儿媳等文明乡风的践行者。基地利用这笔红利,还给22个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22户贫困户目前全部脱贫摘帽,过上了稳步增收致富的好日子。

  养殖规模壮大了,产业发展也具备了一定基础,但做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仍有较大距离:第一,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第二,产业没有形成产品,产业附加值远远没有挖掘开发。

  如何将养牛业真正做成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产业?面对群众的期盼,西靖镇党委政府没有迟滞脚步,而是认准目标不松劲,坚定信心做好牛文章,积极推广牛羊舍饲标准化集中育肥技术,改良新品种,充分利用全县大量的玉米秸秆等农副资源,建起青贮车间,提高肉牛精养水平,助力牛产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

  “我们通过集体经济的示范引领,带领老百姓做大做强牛产业,要让他们过上真正的‘牛’日子。”西靖镇镇长李怀钰信心十足地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