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新闻

雄心一片话西凉——武威市着力打造凉州词品牌综述

 2020/08/21/ 18:32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韩筱蓓 王炳智

雄心一片话西凉

——我市着力打造凉州词品牌综述

  记者韩筱蓓 王炳智

  《凉州词》是千年历史陶冶下的不朽遗存,是汉风唐韵洗礼过的文字精粹,是古城武威悠久灿烂的文化见证。作为享誉中国诗词盛坛的一朵奇葩,历经沧桑的《凉州词》代代诵读,流传至今,闪耀着独特又绚丽的光芒。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凉州词品牌,以“凉州词”整理挖掘为重点,诠释凉州诗词悠久厚重的文化内涵,突出武威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展现武威诗词风貌,弘扬凉州文化,讲好武威故事,服务建设文化旅游名市。

  一

  从晋末到盛唐,《西凉乐》《霓裳羽衣曲》等风靡朝野,天下闻名。“凉州词话”上承屈原的浪漫之风,下启苏轼、辛弃疾的豪放之气。从张骞通西域始,西域乐器、舞蹈经凉州传入中原。后经盛唐进一步传唱和研究,《凉州词》开始流行天下。凉州词是盛唐时流行的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凉州词》这个曲调,并为它填写新词,流传至今。

  2017年9月,凉州词陈列馆在武威雷台开门纳客,在掀开武威历史文化——“凉州词话”面纱的同时,也让国内外游客一睹凉州城的历史风韵,为全面展示凉州词这一历史文化瑰宝、弘扬凉州文化、深化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窗口,为提升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市着力打造一批展示凉州厚重文脉的景点。雷台景区重点打造的凉州词陈列馆,围绕《凉州词》的发展渊源,采取单元、组、展品三个层级的叙事方法展示《凉州词》千年不衰的艺术文脉。在凉州词话馆,人们可以观看到翩翩起舞的西凉乐舞和栩栩如生的唐代诗人王翰、王之涣等人的身影,还可以领略霍去病大战匈奴收复河西的盛况,在光影变幻中真切感受“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奔放和豪迈……在光、影、声、色的传递中,人们可以近距离感受历史风云曾经的金戈铁马、歌舞繁华,以及千百年来人们追求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望。

  二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一首首字正腔圆的吟诵、一场场声情并茂的演绎,站在诗人曾经站过的地方,回望那一段盛世年华,聆听来自历史的声音,触摸凉州文化的精髓,感受那迎面扑来的汉武雄风,那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大唐乐舞,全方位展示着凉州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2018年7月,“万人吟诵凉州词”活动在全市拉开帷幕,全市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有近15万群众通过广场诵读、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参与了凉州词诵读,有90多支代表队参加了市县区组织的比赛,这项活动不仅掀开了我市全民阅读的新篇章,也让广大人民群众深深体会到了凉州文化的博大与厚重。

  此外,在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发现50周年文化旅游推介会系列活动中,武师附小约800名学生分别前往武威雷台汉墓和武威文庙进行凉州文化主题研学活动,孩子们开展“读行武威”研学旅行实践课程,用稚嫩的声音吟诵《凉州词》,让人感受到了古老凉州的文化与无限历史魅力。

  三

  “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2018年3月,《凉州讲坛》(第三期)开讲,著名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应邀作《丝绸之路与凉州词》的主旨演讲。

  从武威在强汉设郡的历史中走来,郦波教授带领听众走进了《凉州词》的世界,从王翰《凉州词》的酒神精神,到王之涣《凉州词》的音乐及艺术精神,再到张籍《凉州词》与商业精神及盛唐回忆,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提炼和展示了凉州词的艺术魅力、文化精神,带着听众又一次感受到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象、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从中领略了浑厚灿烂、开放包容、气象恢宏、创新发展的凉州文化。

  我市成立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建立中国社科院凉州文化研究基地和甘肃省社科院武威分院,编纂出版书籍,并举办“凉州文化论坛”“凉州讲坛”“凉州文化沙龙”,邀请余秋雨、王立群、阿来等国内知名学者做客武威,挖掘、传播凉州文化,全方位展示凉州文化深厚底蕴,再次唤醒了“凉州记忆”,也给凉州人文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琵琶且拢弹新曲,高调依然在五凉。”底蕴深厚的凉州文化,给武威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魅力,是历史留给武威人民的精神财富和巨大宝藏,深入挖掘研究、开发利用以《凉州词》为代表的凉州文化资源,必将为武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培育新动能,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