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市

产业园里看“三变”

 2020/03/11/ 19:07 来源:武威日报

  初春时节看项目,香菇基地景象新。听说在天祝县哈溪镇崛起了一座现代化食用菌工厂,让这里发生了“三个变化”,记者一探究竟——

产业园里看“三变”

  本报记者张尚梅 孙丽娟

  见习记者张婷     

  变了风气    

  打了卡,50多岁的谢菊兰走进车间麻利地穿上工作服走到了工作台。“我的工作主要是做菌袋,这活劳动量不大,1天挣75元。”

  天祝县哈溪镇食用菌产业园新建起的厂区内车来人往,或拉运木糠或粉碎木屑,或加工菌棒或蒸馏消毒,一派繁忙景象。

  “产业园建在家门口,只要勤快,就能过上好日子。”西滩村村民宋智德摘掉了贫困帽,人也变得自信起来。

  日子好了,村民素养逐步提高,民风民俗也在悄悄改变。眼前的村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穿行其间,道路宽敞整洁,两侧树木葱郁,路边垃圾桶摆放整齐,村民精气神十足,一股和谐发展新风迎面而来。

  变了收入    

  走进菌棒生产车间,工人们站成两排,正忙着拌料、装袋、扎口。古城村村支书杨大河告诉记者,这些制造出的菌棒,还要经过高温灭菌、冷却、接菌、运送到育菌棚培养,最后送到出菌棚,发菌出菇。

  “每天做3500个菌棒,1个4分钱,每天总共收入近200元。”当了几十年农民的古城村村民陈玉凤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这让她骄傲不已。

  团结村村民俞凤花因为这份工作改善了家里窘迫的生活。俞凤花是贫困户,家中3个学生,无论怎样省吃俭用,日子还是紧紧巴巴。食用菌产业园的建立,让她找到了生活的信心:“离家近,上下班有车接送,中午还管饭,这样好的工作哪里去找。”

  天祝县倾力培育“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品牌,哈溪镇食用菌产业园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启动。预计3月底全面完成500座钢架棚的建设任务,4月投产使用。建成了日生产1.5万袋、年生产100万袋的食用菌菌袋生产车间,探索出了天祝县本土合作社生产食用菌菌袋的路子。

  变了思路    

  千难万难,没有发展产业是最大的难。

  哈溪镇食用菌产业园星火燎原、活力迸发,成为稳定就业的“蓄水池”、精准脱贫的“压舱石”。

  “菌菇无污染、市场需求大、销售价格稳,是真正的绿色产业。”杨大河说,产业园着力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增强内生动力。

  哈溪镇食用菌产业园也是贯彻市委打造沿山产业带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该镇控制好“原料选择、菌袋封装、消毒、菌丝接种、养菌、出菇”六个环节,把市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连接起来,把党支部与食用菌结合起来,把食用菌加工车间与发展旅游结合起来,全力打造“一眼四季、金色哈溪”品牌。

  离车间不远处,一座座日光温室在暖阳下熠熠生辉。哈溪镇党委书记李兴玉介绍,每座棚计划投放5000个菌袋,每个菌袋可产鲜菇1公斤,棚均产值约4万元,除去农户投入1.5万元,每座棚农户净收入2.5万元。同时吸纳周边群众100余人就业,人均实现工资性收入约2.4万元。

  2月4日,哈溪镇菌棒生产车间恢复生产,30名务工人员在做好防疫的同时,加足马力,当日生产菌棒达9000袋。至目前,累计生产菌棒约52万袋。年前已接菌的86000袋菌棒,菌丝生长良好,为镇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在落实好藜麦订单、中药材订单、食用菌订单基础上,推广哈溪花菇鸡、冰泉羊肉等特色美食,打造哈溪16号院子系列民宿品牌及‘寻梦双龙沟’、‘哈溪8公里6’、田野拓展训练等系列运动项目,开发旅游文化商品,打响‘一眼四季、金色哈溪’品牌。”李兴玉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