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瑾
“今年销量比去年好,价格也可以,现在已经是销售旺季了。”民勤县夹河镇国栋村李渊清说。
近日,记者走进李渊清承包的大棚,揭开大棚入口的门帘,一股西红柿散发出的特有清香迎面扑来,温暖湿润的大棚中,李渊清正在和工友们忙活着,卷起的裤腿和球鞋上沾满泥浆,他兜里的手机不时有微信提示音响起。李渊清笑着说:“这是客户在催货呢。”
“去年,我承包了23座棚,12座棚就种植了西红柿。一点不愁销路,现在物流方便,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人来取货,然后发往全国各地。”李渊清说。
李渊清并不是国栋村人,但真正让他感到既踏实又有奔头的就是在国栋村承包大棚搞种植。“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哪能在县城买楼房啊。我现在每年收入二十几万元,是种棚让我尝到了过好日子的甜头。”李渊清说。
好的效益,好的产量,通过大棚种植尝到甜头之后,李渊清还带动当地就业、农户增收。
“农忙时,每天早上8点来干到下午4点,平均一天能挣120元,离家近,还比较方便。”国栋村村民石建军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认真管理着西红柿秧苗。记者采访发现,棚内每隔几垄西红柿都会挂有一个温度计,石建军会根据近期的气温状况,随时观察棚内温度和湿度,并适时调节至适宜西红柿生长的最佳环境。
经过近两年的奋斗,李渊清的收入越来越可观,干劲也越来越足,“一年可以种植好几茬蔬菜,一般就是西红柿、韭菜,哪个行情好就种哪个。”
最近李渊清还有个新想法,“2019年,我种的西红柿和韭菜收入都不错,但是我不满足目前的情况。今年,我还要在技术上下功夫,将产量再提高一个档次,让村里有意愿和我一起发展的村民看到致富希望,和我一起尝到种植的甜头。”李渊清说,“除此之外,我还打算引进一些新型种植技术,使自己真正的脑袋富、口袋鼓、精神也富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9年12月18日民勤:打生态绿色牌 走富民兴村路
- 2019年11月08日一亩地变万元田
- 2019年08月15日重兴镇:蔬菜大棚富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