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市

武威市着力打造“四城”系列报道之二

 2019/07/29/ 18:14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张秀芳

书香武威  魅力四射

——我市着力打造“四城”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张秀芳

  7月18日傍晚,沥沥细雨,使盛夏的武威凉爽了许多,坐落在武威城区文化广场的凉州区图书馆门前,“书城不夜”的牌匾格外醒目。走进馆内,读者自修室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来此看书学习的市民安静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凉州区图书馆负责人说。随着全民阅读的推广和“创城”工作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图书馆读书,一座难求成了常态。“阅读让城市更文明”的理念在广大市民中逐步形成,“文城”武威,更具魅力。

  凉州区东大街古楼社区居民张菊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这个暑假,她的儿子小郭最喜欢去的地方便是区图书馆。“来这里,不仅能查阅各种学习资料,还能借阅各类报刊和书籍。”就读于武威一中高二年级的小郭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凉州区图书馆始建于1926年,重建于1956年,现办公楼修建于1992年,连续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去年11月,被省图书馆学会评为“全民阅读基地”;该馆主办的武威市诗词教育(公益)培训中心,2018年被市教育局评为“全民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家在武威城区南关街的孙昌一家,闲暇之余,除了喜欢去图书馆之外,还时常光顾新华书店。“每次经过武威新华书店,看到门前的‘书城不夜’巨石雕刻,不由得让人产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强烈愿望。”孙昌告诉记者。

  如今,不论是区图书馆的“书城不夜”,还是武威新华书店门前的“书城不夜”石雕,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符号,早已成为武威延续书香、传承文脉的象征。我市文物工作者王宏建说,武威文庙的“书城不夜”匾,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武威乡国学弟子李敏、赵永年等献给文庙桂籍殿的。这块匾额,以其遒劲秀美的书法艺术、寓意深刻的思想内容,被选入《中华名匾》。“书城不夜”真实反映了凉州文风昌盛、人文辉煌的学风,故有灯火辉煌不夜天,书声琅琅“甲秦陇”之说。今天,仔细领略其文化内涵,它仍激励着莘莘学子,为中华崛起而奋发读书。

  武威,古称凉州,人文荟萃,底蕴深厚,1986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对外开放城市。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辖区内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交相群映,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舞台。以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陇右学宫之冠”武威文庙、“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凉州白塔寺、著名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舌舍利塔、稀世珍宝西夏碑等为代表的诸多珍贵文物遗存闻名遐迩,汉唐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浓郁,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绚丽篇章,构成了凉州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淀了武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7月19日上午,游客汪振华带着两个孩子到市博物馆新馆游览,集“声、光、电”于一体、白天和夜晚不时转换的“古凉州”景观,使她和孩子惊叹不已。

  “这是根据《凉州词》和其它文献记载中所描绘的情形,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盛唐时期凉州城‘商旅往来、无有停绝’和‘凉州七里十万家’繁华景象。市博物馆新馆展览以实物为主,辅以现代展示技术,集中展示了武威历史发展沿革及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兴衰演进轨迹,讲述了文物背后的传奇故事,展现了武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市博物馆馆长魏学礼向记者介绍。

  市博物馆新馆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有历代文物,还有经创新复仿的文庙棂星门牌坊、匾额、生活场景等。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市馆藏文物保护、展示、利用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对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打造“文城”,打响“天马行空 自在武威”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弘扬“崇文尚德 包容创新”的武威城市精神,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名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市博物馆成立于1982年,为甘肃省第二大历史博物馆,现馆藏可移动文物46111件,其中珍贵文物1036件。馆藏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汉简、汉唐木雕、西夏木板画、西夏文文献、明代大藏经、清代水陆画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佛教文物、少数民族文献文书等文物特色鲜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市博物馆新馆于今年5月18日试运行,向社会免费开放,是市发改委批准立项,集文物陈列展览、学术交流、文物保护等为一体、多功能综合性博物馆。该馆以“河西都会 天马故乡”为主题的通史展览,分为序厅、文明华彩、大汉扬威、五凉古都等七个单元,集中展出武威出土的以齐家文化玉器、汉唐木雕、西夏文文书等为代表的各时期文物600余件,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累计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

  打造“文城”,《凉州词》是绕不过的话题。由甘肃省诗词学会、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凉州诗词楹联创作大赛”,于近日揭晓获奖作品。

  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面向全国征稿。截至6月30日,共征集到来自北京、天津、山西、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和香港等130多个城市(地区)1796名作者的来稿3397篇(副)。按照公开、公正、公平、严谨、细致的原则,经初评、复评和终评,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50名。获奖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武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彰显了地域特色文化亮点,促进了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影响力。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不断完善全市公共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市博物馆、图书档案馆、影剧院工程建设。市影剧院于今年元旦试运行,举办了新春演出季系列活动,参与观众近万人;市图书档案馆正在进行内部布展,预计年内建成投入使用。同时,积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社区)“一站式”阅览服务示范项目创建,完成了39个贫困村文化设备的配送工作。通过深入开展送演出、送展览、送图书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惠民演出80余场次,观众人数达4.3万人次;实施公益性文艺演出送农村活动40场次,受益观众达36万人次;举办各类书法、美术、摄影展览150多场次,累计接待群众达到150万人以上。举办了新春音乐会、春节联欢晚会、“非遗过大年”、万人锅庄舞、赛马大会和雷台、普康、白塔寺大型春节灯会等群众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