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新闻

接过“接力棒” 启航新征程——武威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纪实

 2021/08/24/ 19:19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尚禾 高德强

接过“接力棒” 启航新征程

——我市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纪实

  武威日报记者尚禾 高德强

  让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成为蓬勃发展的富民产业,让美丽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让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武威如今乡村发展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1日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考察调研时强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贫困乡亲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确保乡亲们稳定脱贫,扶贫政策和扶贫队伍要保留一段时间,从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想办法、找出路,让易地搬迁的群众留得住、能就业、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时下,全市农村处处释放着全新的活力,广袤的田野涌动着勃勃生机;村庄里房屋崭新、道路宽敞、院落整洁,一片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前购销两旺,一派忙碌景象……这一切的背后,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接好脱贫攻坚“接力棒”,启航乡村振兴新征程的魄力和智慧。

  两年来,全市上下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科学谋划制定“十四五”规划,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更好发挥河西门户作用,打造河西走廊经济社会发展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节点城市,真正实现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目标。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优先任务,没有脱贫攻坚,没有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就失去了基础,乡村振兴也无从谈起。

  我市四县区中,凉州区、民勤县为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古浪县为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县、省定深度贫困县,天祝县为涉藏贫困县、国定“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2013年底,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39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47万人,贫困发生率23.14%。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和谐武威”的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弘扬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17年,凉州区、民勤县脱贫摘帽;2019年,全市339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古浪县、天祝县脱贫摘帽。全市现行标准下的35.47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寄予的殷切期望。全市上下倍感振奋、感恩奋进、担当作为,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过渡期首要的任务和底线性的目标,着力预防和化解返贫致贫风险,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亲切关怀。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连续,在中央和省上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不退出、投入力度不减少。今年中央和省级下达我市2021年衔接补助资金11.58亿元;市级预算安排2021年衔接补助资金0.42亿元;县区落实衔接补助资金预算3.38亿元;截至7月底,累计支出9.56亿元,支出率62%。

  ——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制定《武威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易返贫人口快速发现、评估响应、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动态监测五项机制,实行闭环管理,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重点人群,持续跟踪收支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因户因人、分层分类落实帮扶措施,发现一户、帮扶一户、清零一户。目前,全市5349户16728名监测对象全部落实帮扶措施。

  ——持续巩固“三保障”成果。紧盯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重点领域,逐户逐人逐项“回头看”,查短板、找弱项、排风险、促提升。教育帮扶方面,全市19.96万名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在校在学;新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9所。健康帮扶方面,加强大病专项救治和重点慢性病签约管理服务,脱贫人口30种大病累计救治7239人、救治覆盖率100%,慢性“四病”患者签约率、有效管理率均达到100%;已脱贫人口和纳入监测范围人口参保率达到100%。住房安全方面,持续做好农村重点对象基本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积极推进农房抗震试点改造。饮水安全方面,实施为民办实事农村水源保障工程7项,总投资1.57亿元,建成后可提升27.45万农村居民饮水保障水平。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方面,实施后续扶持项目51项,已完工16项,剩余35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全力支持国家和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采取自下而上推荐与自上而下综合研判相结合的方式,推荐确定古浪县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民勤县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等12部委《关于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重点从财政、金融、土地、干部人才、重点项目、生态帮扶、社会帮扶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增强区域发展能力。

  ——深化拓展东西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制定《武威市2021年东西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和13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加强高层互访对接,持续开展合作交流,推动实现优势互补。

  ……

  一项项政策措施的制定落实,筑牢了防止返贫堤坝,提升了脱贫质量和成色,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兴,则乡村旺。

  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日光温室产业区内,村民周统贵一边打理着棚内的作物,一边乐呵呵地哼着小曲儿。当记者问及他现在的生活状况时,周统贵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好!好!好!”

  周统贵生活好的背后,得益于他从山上搬下来种了日光温室蔬菜。过去,周统贵住在古浪县南部山区横梁乡的上条子沟村,全村人种着撒一把种子就听天由命的“懒汉田”,亩均收入只有三四百块钱,种地养活不了家庭。2017年,周统贵和乡邻们一起搬进了富民新村,在政策支持和村里干部的帮助下,他承包了4座日光温室种起了辣椒、西红柿,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

  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如周统贵一样受益于产业发展的农民遍布全市各乡镇村组。

  两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印发《深度推进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振兴三年行动实施意见》《武威市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总体方案》和分产业篇专项方案,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优势主导产业。各县区各打各的优势仗、各走各的特色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发展带,实现了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真正培育起了群众家门口的产业,让广大群众吃上了稳定增收的定心丸。

  产业发展中,我市采取良种扩繁、延链补链、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措施,引进伊利乳业、牧原生猪、众兴菌业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形成了种养加一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将农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既解决了贫困群众长远可持续增收问题,又带动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牛、羊、猪、禽饲养量分别达到85.7万头、979.2万只、166.1万头、1220.9万只,设施瓜菜面积86.7万亩,食用菌产量2.8万吨,藜麦面积10.6万亩。持续落实小额信贷政策,今年新发放贷款905户4513万元。做实做细劳务对接、技能培训、组织输转等稳岗就业工作,实现有意愿输转的农村劳动力“应输尽输”。截至目前,全市共输转城乡劳动力39.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9.7亿元。

  “借助乡村振兴,进一步发挥当地产业的作用,将发展特色产业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以产业的持续壮大,增强当地的经济实力和活力,创造更多更稳定的就业机会,实现贫困群体增产增收。这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天祝县东大滩镇边坡沟村,水泥硬化的乡间小道边,整齐排列着一座座白墙青瓦牧民新居,家家户户门口小花园郁郁葱葱,花卉迎风摇曳,整个村庄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成为人们放松身心、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走进70多岁的李志英家,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他们一家正在接受乡村两级“美丽庭院”群众评选,感受着美丽乡村新变化。

  “以前我们山里住的是土房房,半面墙是石头砌的,半面墙是土块砌的,天下雨水就倒灌进来。这个新房子住进来差不多三年了,共产党真正好。现在自来水吃上了,卫生间房子里也有。”李志英高兴地对记者说。

  我市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村庄布局规划,全市1054个行政村确定聚集提升类629个、城郊融合类223个、特色保护类73个、搬迁撤并类14个、看不准类115个。制定实施《关于开展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的实施意见》《武威市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1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3个示范镇、38个示范村创建工作。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黄花滩移民区等地3000户农村居民率先实现天然气入户。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废旧宅基地复垦复绿,配套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完成农户改厕14735座,累计达到16.68万座,废旧宅基地复垦整治4.9万亩,创建清洁村庄1035个。

  移步皆是景,抬眼见生机。如今,像边坡沟村这样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比比皆是,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