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凉州区

围绕治水思路 创新节水机制 奋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落地见效

 2021/09/26/ 18:55 来源:武威日报

中共武威市委常委、凉州区委书记李万岳

  凉州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全区总面积4907.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5万人,区域年均降水量171毫米、蒸发量1943毫米,亩均水资源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全国的1/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的1/2、全国的1/3。面对资源性缺水问题,凉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瞄准节水目标、扛起冲锋旗帜,全民动员打响节水行动攻坚战,走出了一条水资源短缺地区高效节水之路。2020年,凉州区被水利部评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石羊河创建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示范河湖。

  “四个层面”强保障

  节水涉及千家万户,与各行各业息息相关,凉州区通过建立机制、广泛宣传、健全制度、强化监管等四个方面的措施,保障国家节水行动有序推进、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机制。成立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节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凉州区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六大节水行动、52项具体任务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形成政府主导、水务抓总、行业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全方位、立体化推动打赢节水攻坚战。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深入进行节水宣传报道,开展节水进单位、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四进”活动,引领全民形成节水良好风尚。健全制度。制定出台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节水评价、用水总量控制等65项制度,逐步完善节水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让管水用水行为更加规范有序,实现精准发力、精准节水。强化监管。加强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规取水、破坏节水设施、影响水安全等水事违法行为;对供水、用水单位节约用水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确定了20个重点用水单位进行跟踪监督,规范管水用水行为,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两项改革”增活力

  水价改革和水管体制改革,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关键举措。凉州区点上着眼、面上发力,全面激发节水活力。调整水价。2019年,对城乡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同步调价,城乡居民、非居民、特种行业用水价格分别调整到每方2.25元、3.4元、18元,实现城乡同价供水。农业用水实行“两部制”水价,基本水费每亩2元,计量水价地表水每方0.21元、地下水0.09元。推行分类水价,对集中连片种植高水效、应用高效节水技术的作物水费下浮,对低水效、采用传统方式灌溉的作物水费上浮;对超定额用水按三级梯度加价,对节约水量按三级梯度奖励。“一上一下”“一加一奖”间,改变了群众的用水观念和发展理念。通过水价改革,撬动节水意识。改革体制。 打出了“水费收支两条线、全员竞聘上岗、人员交流、绩效考核管理”水管体制改革的四套组合拳,区上设立水利事业费专户,公益性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水费全额上缴,统一管理,包干使用;重新核定水管单位“三定”方案,1046名水管人员竞争上岗,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富余的203人通过自主择业、企业分流、编外聘用等形式予以安置;打破灌区界限,217名水管人员跨灌区交流;将节水管水护水等重点工作任务指标明确到人,把工资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相挂钩。体制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破解了“节水优先”与基层水管单位“吃饭优先”的矛盾,激发了精细管水、节约用水的内生动力。

  “五位一体”控水量

  凉州区积极探索建立了以明晰水权、控制水量、严格审批、加强监管、交易水权为主的“五位一体”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模式,全区用水总量由2017年的10.22亿立方米控制到目前的10.05亿立方米以内,削减地下水开采量1700万立方米,多年来超额完成向下游民勤调水任务。明晰水权。建立区政府、灌区、镇、用水户协会、用水小组五级水权分配机制,核发实名制水权证,将水权逐级明晰到17.48万用水户,落实到具体地块、机井、渠系,核发实名制水权证。控制水量。农业用水分作物、分轮次登记核算,河水灌区2237处斗口全部配套量水堰,做到干、支、斗、农、田水量“五对口”;井水灌区4786眼机井全部安装智能化计量设施,做到刷卡水量、水表读数、台账数据“三对口”,为水权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严格审批。按照“户申请→组汇总→协会核实→镇审核→灌区确认→用水户缴费取水”的程序,逐级严格审批水权,做到先申请、后审批,先缴费、再供水,逐级规范了取用水行为。加强监管。加强供用水过程性控制,水务局、镇政府、水管单位对供用水过程实行“三方核查”,杜绝违规取水。实行网格化管理,确定550名网格水管员,灌溉期间24小时跟水服务,维持供用水秩序。水务部门对水权使用进行年初预算、分阶段审计、年终决算,确保用水总量不突破。交易水权。出台水权交易管理办法,搭建水权交易平台,2019-2020年累计开展水权交易326起,交易水量816万立方米,实现了水资源的余缺调剂和二次优化配置。

  “三管齐下”显效益

  凉州区以农业、工业、城镇三大重点领域节水为重点,三管齐下,带动全社会节水,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效益。推进农业节水增效,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培育“10+N”特色优势产业,种植设施瓜菜、露地蔬菜、中药材等高效作物42万亩,2020年单方水农业增加值达到12.7元。推广节水技术,集中连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集成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艺、水肥一体化技术,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推广高效节水技术面积110万亩,全区灌溉水利用率达67%,年可实现节水8800万立方米以上。提升调配能力,累计改建干支渠道135.22公里,渠系水利用率提高了21%;启动建设总容积1998.8万立方米的13座调蓄水池,可调蓄利用洪水8083万立方米,提高50万亩农田保灌程度;规划建设总容积168万立方米的37座田间滴灌蓄水池,保障9.1万亩农田节水灌溉。推动工业节水减排。重点企业抓规范,对年取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51户重点用水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实行用水三级计量考核,完善取水、用水、排水台账,工业年节约水量1063万立方米。园区企业抓提升,对凉州工业园区内企业加快节水、中水回用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2%。规上企业抓示范,对10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广节水工艺和技术,开展企业水效领跑行动,武威热电、青啤、达利公司被评为省级(甘肃省)节水型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8年的99.57立方米降低到2020年的89.5立方米。加强城镇节水降损,改造供水管网,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2.5公里、排水管网24.69公里,更新智能化水表22524户,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强化再生水回用,建成再生水回用管网59公里,天马湖等公园补水、城区绿化、道路清扫及邓马营湖等地生态林灌溉全部使用再生水。推广节水器具,城区园林绿化推广应用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设备,新建建筑、宾馆全部使用高效节水器具,机关企事业单位、老旧小区进行节水器具换装,城镇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开展节水载体建设,累计建成节水型单位、宾馆、学校、医院及居民小区各类节水载体106个。

  下一步,凉州区将全面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持续巩固提升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全力打好国家节水行动攻坚战、持久战,推动深度节水、极限节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