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市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培训班在武举办

 2021/09/15/ 20:07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张志华 李政阳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培训班在武举办

陈越良讲话 任燕顺 王国斌致辞

  每日甘肃网9月15日讯 据武威日报报道(记者张志华 李政阳)9月14日上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培训班在我市开班。

  民政部政权司司长陈越良出席培训班开班式并讲话。

  省民政厅厅长任燕顺,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国斌出席培训班开班式并致辞。

  民政部政权司副司长黄观鸿,省民政厅副厅长李剑,市委常委、副市长姜旭云出席培训班开班式。

  陈越良指出,“十三五”期间,甘肃省紧盯居住深山区、生活条件差、就业无技能、增收无门路、就地脱贫难的贫困人口,大力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安置社区治理机制,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安置区生产生活,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培训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民政部等9部门《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落实落地,加强基层干部安置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的实务研讨与经验交流,提升广大基层干部依法履职能力和服务群众本领,发挥基层干部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陈越良强调,做好安置社区治理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任务。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的重大意义,清醒认识安置社区治理面临的形式任务,科学把握加强安置社区治理的重点任务,加快完善安置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安置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安置社区治理,全力做好安置社区治理工作,助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让搬迁群众既能住上新居所,也能过好新生活。

  任燕顺说,近年来,全省上下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敢死拼命、滚石上山的决心和力度,万众一心、苦干实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现行标准下552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2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8个国家片区贫困县和17个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甘肃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彻底撕下了“苦甲天下”的历史标签,胜利书写了脱贫攻坚的甘肃篇章,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任燕顺说,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我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紧盯居住深山区、生活条件差、就业无技能、增收无门路、就地脱贫难的贫困人口,采取集中和分散安置的方式,实现了近5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确需实施同步搬迁的其他群众逐步向城镇有序搬迁、梯次转移,建成集中安置点1700多个,帮助搬迁群众实现了挪穷窝、换穷业、斩穷根的历史性目标。与此同时,不断健全组织体系,完善治理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建强工作队伍,切实加强安置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融入,初步形成了一些管理有序、衔接到位、保障有力、群众满意的经验做法,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王国斌说,近年来,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笃定实干,先后建成古浪黄花滩、天祝南阳山、凉州邓马营湖等集中安置社区,5.96万生活在高深山区的贫困群众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走出了一条易地扶贫搬迁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子。在此过程中,着眼不断实现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实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产业就业带动,注重加强基础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形成了多元共治合力,确保了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放心、生活舒心。全市涌现出了产业发展的“富民新村”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上庄”模式、乡风文明建设的“红旗”模式、基层治理的“德吉新村”模式等先进典型。

  王国斌表示,武威市将以本次培训班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群众社区融入、完善养老托幼助残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更加着力,努力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此次培训班为期4天,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交流发言等形式开展。来自全国22个省份的民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培训。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