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市

以刀代笔 以木代纸 ——走进木刻师安文宇的艺术世界

 2021/02/25/ 19:27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 赵广军

安文宇在刻制作品。

  木刻在中国历史悠久,也是中外版画的起源。木刻最大的特点是“以刀代笔、以木代纸”,以其“单纯、强烈、鲜明”等艺术特色,成为艺术之林里一朵瑰丽之花。

  2020年12月31日,长19米、宽0.91米的完整版纯手工线雕木刻作品《清明上河图》,由被业界称作“安一刀”的武威著名木刻师安文宇耗时4年完成。作品完美再现了北宋著名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神韵,观者无不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心中有梦潜心钻研

  17岁就进入国营企业武威亚麻纺织厂的安文宇,被厂里派往东北学习钳工技术,成为这家大厂技术方面的顶梁柱。然而,随着厂里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差,安文宇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从1990年开始,他先后干过餐饮、卖过毛衣,虽然经济收入比厂里好,但上班前就学习篆刻、想吃上这碗饭的梦想,始终在脑海里闪现。一次朋友聚会,安文宇结识了金昌木刻行业的领头人李华中。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后,安文宇拜在李华中门下,最终让他下决心重新拾起刻刀,干起了自己喜爱的木刻行当。

  机遇往往垂青有准备的人。一次,他刻制的武威籍著名书法家林中阳的书法作品,被一家知名酒店永久收藏并挂在了大厅。这让他燃起了梦想之火:依靠自己灵巧的双手撞开命运的大门,终有一天靠木刻技艺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论语·述而》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一种修养、一种人生态度。为提高木刻技艺,安文宇拜访了全国各地著名木刻艺术大师,潜心钻研古今木刻工艺,走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他先后为武威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宾馆等刻制了门匾等名家题字,一时遍布全城,风靡大街小巷,受到了广泛好评。

  从此,他以弘扬中华传统艺术为己任,专注于创作书法绘画艺术木刻,依据历代著名书画家经典名篇,以日渐稀少的橡木等名贵原木为材质,遵循传统木刻艺术规程,用整板原木完美再现大家名作,其木刻书画作品深受业内称赞。

  执着钻研出新出彩

  幸运的人固然不少,但安文宇更加幸运。

  1997年秋天,在甘肃手工木刻界声名鹊起的安文宇,进入一个更大更深奥的艺术世界,实现了木刻艺术的超常规跨越。他的作品造型庄重大方,线条遒劲有力,风格自成一家:或庄重高贵,成为善的使者;或温婉亲切,成为美的化身;或气势磅礴,成为力的象征……他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让人沉浸在艺术的氛围里,尽情享受艺术美的快乐。

  他的很多木刻作品,已传到大江南北、“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各方面青睐。一位深圳的企业老总,千里迢迢来到兰州,一住就是十多天,表示要全力支持他的事业,推动这一传统技艺大放异彩,为社会奉献更多更好的木刻作品。

  木刻是一项极其艰辛的艺术劳动。一件木刻作品,需要刻制、打磨、油漆、描字等多道复杂工序,要将书画作品经过再创作再加工,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立体化视觉效果。

  安文宇深知,木刻作品既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更要大胆创新出新出彩,这样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安文宇说:“木刻就是我,我就是木刻。”徜徉在木刻艺术的长河中,他用艺术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永不言弃创造奇迹

  在安文宇的刻刀下,百般材质无所不能,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他都能创造出奇迹来。

  30年孜孜以求,30年厚积薄发,孕育出一朵绚烂多彩的艺术之花。

  从2017年开始,安文宇决定创作纯手工木刻作品《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状况的写照,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独一无二。

  开弓没有回头箭,落子无悔大丈夫。4年时间1400多个日日夜夜,由于长久站立、伏案操作,安文宇落下了一身疾病:腰椎间盘突出、右手腕青筋凸起……亲朋好友劝他放弃,但他硬是咬牙坚持,终于在2020年12月底,完成巨幅手工线雕木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品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内容丰富。大到广阔的原野、潺潺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点上的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大街小巷店铺林立,城楼官府次第铺展,酒店茶馆百肆杂陈,茅棚村舍炊烟袅袅,河港货船往来穿梭……所有一切物象,都和谐地汇集在一个整体内。繁而不乱。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关系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对原作的精准理解力和高度把控力。手法娴熟。画面上的所有表现对象,精雕细刻、一丝不苟,面面俱到、细致入微,精妙而不失全貌,严谨而不失其态,堪称线雕木刻作品中的精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