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
——访市人大代表徐君
本报记者张婷 戴声桥
忙,是徐君的常态。
因为,他既是凉州区张义镇石咀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又是建言献策的市人大代表。多年来,他在工作岗位上严谨求实,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群众疾苦,竭力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在他看来,只有踏踏实实地为民代言,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石咀村位于张义镇北部,属于张义镇8个贫困村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石咀村人,他始终立足岗位,奋斗在农村基层,带领村民一步步走向富裕。多年来,他通过考察学习,为石咀村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他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修道路、筑渠坝、兴产业、建广场,用实际行动发挥了人大代表在脱贫致富路上的带头示范作用。
“有了特色产业,农民增收致富就有了希望,优化产业结构是发展富民产业的根本。”徐君说。针对农民“自由式”盲目种养的问题,他按照镇党委、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思路,在深入分析村情和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富民”的目标,结合实际,鼓励本村党员、种植大户带领群众发展胡萝卜、马铃薯等特色优势种植产业,亩均收益达到4000元以上,日光温室人参果、红提葡萄棚均3万元左右,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效益明显。
他时刻把乡亲们的冷暖安危挂在心上,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乡亲们谁有困难,他都跑前跑后,尽最大努力帮一帮。 用徐君的话来说,支书是村里的当家人,当家人就得为每一个家庭成员着想。徐君清楚地认识到扶贫先扶智,要想让贫困户增收致富,就要让他们提升技能,靠一技之长增收致富。为此,他积极与上级人社、农牧等部门联系对接,依托省市区相关项目组织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参加培训,努力提高外输劳务人员的技能素质,拓宽农民外出务工增收渠道。
“人大代表不只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意味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我会继续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走产业发展之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以更实的举措加快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让更多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过上好日子。”徐君坚定地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2月08日武威市人大代表继续审议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各项报告
- 2021年02月07日武威市人大代表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市法检“两院”工作报告
- 2021年02月07日【图片新闻】武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分组讨论
- 2021年02月05日参会武威市人大代表到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