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古浪县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旗映照绿色的承诺

 2021/01/22/ 16:0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东 叶海 伏润之 施秀萍 杨唯伟

党旗映照绿色的承诺

1月19日,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右)接受采访。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通过不懈努力,如今八步沙实现了人进沙退(1月19日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东 叶海 伏润之 施秀萍 杨唯伟

  深冬的一场雪,让整个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变得银光闪耀。

  此时,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林场视察已过去了一年多时间,但在林场场长郭万刚脸上,依旧能够看到当初见到总书记时的喜悦与感动。他告诉记者,第一代治沙人中有4名共产党员,40年来,无论林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都是共产党员成为骨干担当,让林场有序发展。“可以这么说,林场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关怀。”

  一年多来,八步沙林场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向沙漠腹地进军,压沙植树,不断巩固和扩大治沙造林成果,努力建设美丽家园。

  党徽在腾格里沙漠南缘闪烁

  八步沙林场位于古浪县境内腾格里沙漠南缘,是郭朝明、贺发林等6名村民于1981年以联户承包的方式发起和组建的集体林场。

  在郭万刚的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里只有一个字来形容:穷。随着气候干旱和过度开荒放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八步沙周围已是寸草不生、黄沙漫地。沙丘以每年7.5米的速度向南移动,严重侵害着周边10多个村庄和2万多亩良田,给当地3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过境公路铁路造成巨大危害。面对步步紧逼的沙丘,一些人上新疆、去宁夏、走内蒙古,离开了家乡。

  当风沙袭来时,总有人迎风挺立,用担当创造奇迹,用行动兑现绿色承诺。1981年,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古浪县开始着手治理荒漠,对八步沙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拥有”政策。改革开放初期,承包沙漠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谁能有勇气向茫茫沙漠发起挑战?关键时刻,在土门公社漪泉大队当主任的石满老汉站了出来,他说:“多少年了,都是沙赶着人跑。现在,我们要顶着沙进!治沙,算我一个!”紧接着,郭朝明、贺发林、张润元、罗元奎、程海也站了出来。

  那个年代里,六位老汉,四位共产党员。他们以联户承包方式,组建了八步沙林场。老汉们的想法很简单,再难也要试一试,一定要想方设法保住耕地和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昔日黄沙漫天、环境恶劣的沙地贫困林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物种丰富、环境优美、生机盎然的沙漠林场。

  40年来,八步沙林场管护总面积达到31.75万亩,辖区内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万多立方米,2019年底,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到55%以上,区域性风沙危害得到明显改善。

  八步沙林场在2000年组建党小组,2005年成立党支部。郭万刚说,林场每次遇到迈不过去的坎,都是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核心作用。上世纪90年代,林场遇到发展瓶颈,有人甚至提出卖了树解散林场,这时,是共产党员坚定地站了出来,从如何吃饱肚子入手,逐渐让林场走出困境。

  没有人能够想到,在共产党员的引领下,八步沙的治沙人从最初探索“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沙土办法,到创新应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再到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从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到培育沙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勇于探索,以不服输的闯劲和拼劲,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农林并举、科学发展”的路子。

  郭万刚感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八步沙治沙造林迎来了新的春天,‘点沙成金’的梦想也逐渐变为现实!”

  新时代的八步沙人,通过引进市场机制,完善经营管理,成立了古浪县八步沙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承包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并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西油东送、干武铁路等植被恢复工程。

  “这些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春风。”郭万刚一口气把林场这些年来的变化说给记者听。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步沙林场视察后,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慕名而来的省内外游客。这两年,数不清的单位和个人在林场举行主题党日活动。“这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家来林场举行主题党日等活动,林场职工也接受了党的教育和熏陶,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就在2020年7月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建党百年来临的日子里,郭万刚表示,“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传承好八步沙‘六老汉’的治沙精神,一代接着一代干,尽最大努力,多栽树、多治沙、治好沙。”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