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天祝县

【小村庄大变迁之2】兜里有“闲钱” 心里不发慌

 2020/12/23/ 19:17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记者 伏润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伏润之

  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庙儿沟村过去是个贫困村。

  今年52岁的林永祥对此记忆犹新。“上世纪90年代,家里穷得叮当响,每年开春连购买种子化肥的钱都没有,要么去信用社贷款,要么向亲戚朋友借钱。”

  在他的记忆里,每一年都过得很漫长。“害怕庄稼欠收甚至绝收,指望秋天卖了小麦的钱能偿还春天的借款。”

  最让林永祥感到沮丧的是家里忙活一整年,仅仅填饱肚子,兜里却连100元的“闲钱”都拿不出来。

  驻村干部告诉记者,这个村子过去以种植小麦为主,缺乏增收途径,类似林永祥家的境况在村子里非常普遍。“二十多年前,很多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能买上一台电视机。”

  数据显示,2013年底,庙儿沟村贫困发生率高达45.1%,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打柴沟镇因势利导,根据辖区适合种植高原夏菜的地域优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同时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兴建气调库等基础设施,让周围群众依靠产业富了起来。

  庙儿沟村自然成为受益者。打柴沟镇党委书记马建斌介绍说,目前,庙儿沟村种植高原夏菜2300亩,亩均年产值5000多元,实现年总产值1219万元。打造了下庙儿沟、尕哇寺2个日光温室提质增效示范点,经营日光温室118座,主要种植番瓜,棚均产值1万元左右。今年,林永祥家仅种了3亩荚豆,收入已经超过3万元。不仅如此,他还有一座日光温室,里面种植的番瓜即将上市,加在一起收入5万元不成问题。

  终于,兜里的“闲钱”让林永祥不再“心慌”。

  “我把自己的地种好,日子已经过得很舒服了,我姐姐家更厉害。”聊得兴起,林永祥带着记者来到姐姐林永秀家里。客厅悬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天祝县家庭农场。

  家里来了客人,林永秀一边端当地招待客人的馍馍,一边轻描淡写地说,她家今年5月响应号召成立了“家庭农场”,流转了50亩土地,种植了青笋、蒜苗、荚豆等蔬菜。

  “收入怎么样?”

  “人工工资扣除,能落个30万元吧。”

  旁边的马建斌听了不断点头,他说:“这样的农户,我们还有很多。依靠产业和群众自身的奋斗,2019年村里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林永秀接过话,“如今的庄稼人变了样,去年家里添置了小轿车,不要说几十年前,就是几年前这种生活想都不敢想。”

  冬日阳光暖暖地洒着,大家围在林永秀家里,你一言,我一语,话说丰裕的好日子。

  记者注意到,林永秀家里铺着新崭崭的地板砖。

  她告诉记者,过去手里没钱,姐弟俩都住着彩钢房。“干部来做工作,彩钢房容易着火。我和弟弟就各修了一院新房子。”

  不止院内,院外也是焕然一新。林永祥说,村子过去脏乱差。“土房土墙不说,房前屋后柴、粪、草到处乱堆。”

  “现在家家户户房子都是新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村道干净整洁,还有文化广场可以健身。那边就是我们的蔬菜大棚,一会儿我还要去拾掇我的菜。”热心肠的林永祥站在村子的高处,将他眼中一点一滴的变化指给记者看。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