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市

秋意浓 战“黄龙”——武威市集中开展秋季义务压沙活动侧记

 2020/10/14/ 18:57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甘曜毓 李晓天

秋意浓 战“黄龙”

——我市集中开展秋季义务压沙活动侧记

  武威日报记者甘曜毓 李晓天

压沙现场党旗飘扬。武威日报记者甘曜毓

  秋意浓,战“黄龙”。10月13日,我市组织市直机关、中央省属在武单位和民勤县机关单位干部职工5850人,在民勤县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项目区青山段开展秋季义务压沙活动。

  早晨气温尚冷,浩浩荡荡的压沙队伍挺进沙漠腹地。运输麦草的卡车轰鸣,干部职工加油号子响亮,大家干劲十足,今日压沙“阵地”就在脚下。开沟、铺草、埋沙、起垄,干部职工压起沙来得心应手。目之所及,哪里有沙丘,哪里就有党旗飘扬,绵延不断的沙漠逐渐被一张张麦草方格织成的“黄金锁甲”束缚。

  勇担生态报国之责,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每年组织机关干部2次义务压沙造林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义务压沙制度常态化,源自全市上下对建设美丽家园的不懈追求。武威处于全国生态格局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北方防沙带的中心地带,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环境脆弱,北部沙区是全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的交汇地带,全市荒漠化、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3262.8万亩、2289万亩,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65.5%、45.9%。治不住沙,荒漠化加剧,沙化严重,黄沙将侵蚀家园。

  “武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区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和风沙作斗争,我们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治理的重要举措,坚持工程压沙、人工造林封沙育林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开展生态建设,千千万万的治沙愚公缚住了‘黄龙’,让沙漠披上了绿装。”市林业草原局副局长韩万银告诉记者,通过持续治理,我市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荒漠化程度呈现出面积减少、危害降低的“双减双降”态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昔日“黄龙”今如何?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市完成人工固沙造林115.85万亩,年均完成29万亩。至目前,全市人工营造防风固沙林288.51万亩,治理重点风沙口240个。满目黄沙穿金甲,战天斗地的武威人斩断了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合拢之势。“黄龙”已缚,沙害不再。

  长期的治沙工作,让聪慧的武威人民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沙经验。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麦草沙障+沙生苗木”、“固身削顶、前挡后拉”等治沙技术,开展机械压沙技术试验示范,切实提高了防沙治沙技术水平。市林业草原局造林绿化科科长周学海介绍,今天压下的2000多亩草方格,明年春天就能在方格里面栽种梭梭、沙拐枣、柠条等沙生苗木,这些苗木通过三四年的生长就能成林,把沙漠牢牢固定,阻挡沙漠前移。

  一个武威人,半个治沙人。“春秋义务压沙,已经成为我们的新传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职工丁怡心说,“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当代愚公精神激励着我们,我们坚信,治住黄沙,武威的明天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