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新闻

民生春风润心田——武威市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之三

 2020/08/17/ 18:31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王瑾 俞智山

民生春风润心田

——我市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之三

  记者王瑾 俞智山

  民生实事联系着你我,更联系着民心。

  市委四届十三次全会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就业,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群体为重点,确保新就业人数多于去年,就业收入高于去年。高质量完成为民办的十件实事,特别是计划秋季建成投用的各类新扩建学校项目要确保按期投入使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民生,是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底线;改善民生,是目标,也是实现人民福祉的一个动态过程。怎样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化为生动实践,市委、市政府用行动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上半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全市涉及民生的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通过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2%。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输转城乡劳动力40.09万人,创劳务收入50.81亿元。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实施市直学校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武威一中提升扩建、武威六中迁建扩建等工程加紧实施。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应急防控体系,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妇女儿童、农村留守人员、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改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扎实开展“三整治” “三提升”活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建成停车场6个,新改建市政道路4条,续建、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17个,棚户区开工改造2520户。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消除“视觉贫困”,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累计新改建农村厕所14.94万座。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机制基本建立,全市乡镇全部建立环卫机构,所有行政村组建保洁队伍。创建清洁村庄302个、累计达到972个,拆违拆临1094.86万平方米,废弃宅基地复垦整治4.9万亩。

  就业关系亿万人民的饭碗,是天大的事。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务工人员返程推迟。3月,天祝小伙朱永山整理好行装,带着家人再次踏上务工旅程。与往年自己抢票乘车不同,这一次,他踏上了首趟返岗复工专列。这趟列车的开行,标志着我市向新疆地区集中输送返岗务工人员工作全面启动,至目前已有5000多名赴疆务工人员踏上返岗复工专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乃民生之基,教育牵动着千家万户。

  在武威第六中学迁建扩建工程建设现场,记者看到,炎炎的烈日之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洋溢着激情与干劲。项目的建成,可有效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减小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压力,进一步优化我市城区教育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就业上学不再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在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中,我市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出台,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群众幸福指数提升,民心民力凝聚,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织密筑牢了民生保障网。

  2018年2月14日,我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自此,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优化城市环境、造福人民群众、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第一年打牢基础、整体推进,第二年攻坚克难、巩固提升,第三年全面冲刺、达标晋级”的目标要求,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德城”“文城”“绿城”“清城”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三项革命”“三项行动”,扎实开展城市建设管理“五个年”和“十大专项攻坚”行动,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全方位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群众对城市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荣誉感持续增强。

  创城是目标,惠民是目的。我市始终把创建的落脚点锁定在造福于民上,创新工作模式,细化具体工作,深入推行“烟头革命”“厕所革命”“交通革命”,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城市功能完善行动、绿地倍增行动,有效改善了城乡卫生环境状况。

  普通人的生活,是社会进步的影子。在多彩的民生行动背后,折射出市委、市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和民生情怀。武威,正以厚积薄发的姿态阔步向前,以民生为底色,书写美好生活的时代答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