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新闻

王秀兰:家乡的事就是我最大的事

 2020/05/26/ 18:58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张尚梅

王秀兰:家乡的事就是我最大的事

  武威日报记者张尚梅

  分明是女子,却又透着豪气。眼见是百姓,却关注民生、心怀国事。

  说话总带着笑,温柔似水,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名来自基层的女性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三年带来的建议都是关乎生态建设的大事、要事。

  “家乡的事就是我最大的事。”连续3年,王秀兰的建言从未离开过“生态”二字。从2018年的“引黄济石”,通过人工干预,调一部分黄河水到武威市所在的石羊河流域,解决当地的缺水问题,到2019年“解决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精准扶贫生态移民供水问题”的建议,再到今年“凉州区黄羊河水库扩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凉州区杂木河水库水系联通,保障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水”的3条建议,看上去没什么关联,其实一件件、一桩桩都和水有关,和家乡发展有关,和筑牢西北生态屏障有关。

  去北京前,王秀兰除了充分调研、了解收集民情、民意外,还精心包装了自己的形象,去买了一件喜庆的大红色西装外套,收拾好了仪容。她说:“现在我们农村人日子过好了,要精精神神走进人民大会堂,不能给家乡人民丢脸。”一路上她用手机从武威高速路口拍到中川机场,再从中川机场拍到北京,从会前拍到会中,她希望记录下每一个瞬间,把全国人大代表的初心和坚守、心声与建议,说给家乡人民听。

  会场内,王秀兰和其他代表讨论交流、建言献策,专注而投入;会场外,她完善建议、接受采访,给其他代表介绍家乡的美食、美景,认真而忙碌。

  别看她温柔如水,却担当如铁。出身在西北农村、只有初中文化的她,凭着勤劳和热心,成为了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从“带头”到“代表”,王秀兰有压力更有动力,不会的就去学,不懂的就多跑腿去问,让基层声音与她无缝衔接,尽职尽责履行人民代表的职责和使命,正如她的微信名“换位思考”一样。

  2010年,王秀兰通过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公益项目贷款4万元,在村上搭起了第一座日光温室。在随后的几年中,在她的带动下,高坝镇蜻蜓村成为凉州区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种植的蔬菜达到了优质绿色产品的标准,并注册了“蜻蜓”牌商标。近两年来,村里又确定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发展思路,王秀兰带领姐妹们发展“农家乐”,并将绿色种植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与大家一起发展乡村旅游。如今,蜻蜓村的“开心农场”、蜻蜓庄园和普罗旺斯庄园等成为全市叫得响的乡村旅游好去处,为村里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富裕。2015年,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现代新村”,成为河西走廊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从一名农家妇女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王秀兰说,一是靠党的政策好,二是家乡发展快,三是有一双勤劳的手。“正是我们全村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撸起袖子加油干,蜻蜓村的发展才取得了今天的喜人成绩。村里富裕了,妇女们创业的信心和能力也增强了,大家心里有了底气,‘半边天’的作用发挥得更好了。”王秀兰告诉记者,“原来,我们农家妇女都是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围着锅台转,家里的‘代表’都当不了。现在,我们发展产业挣到了钱,家里的地位提高了,变得自立、自强、自信起来,还能为家乡代言,我骄傲、我自豪。”

  奋斗、独立、自信、自强……这是新时代巾帼力量的关键词,也是女性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

  “挣更多的钱,孩子考上大学,坐飞机去旅行。”这是王秀兰7年前许下的3个愿望。如今,这些愿望不但实现了,在她看来,完全还能升级。她说:“我要朝着更高的梦想和蜻蜓村一起去‘飞’!”她要向所有人证明,在创业路上,只要妇女姐妹们踏实肯干,不可能就能成为可能,就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回忆起刚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的时候,乡亲们都说:“你当代表了,能进人民大会堂了,好牛啊!”其实对于她而言,那时候最真切的感受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履职3年,王秀兰感觉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社会责任感更强了,遇到问题不再从个人角度看待,第一个念头就是我是一名人大代表,要从代表的高度去看待问题。

  3年时间,“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身份已给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她说:“即使以后不当代表了,自己还是会以代表的使命感继续关注国家的事、家乡的事、老百姓想的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