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春贤:危难时刻方显本色
本报记者尚禾
“奉献不言苦,敬业有担当。”这是市中医医院外一科主管护理师席春贤的人生信条和办事准则。当医院接到支援湖北的通知后,席春贤第一时间报名前去武汉,作为甘肃省首批支援湖北抗击疫情的医疗队员,她不畏艰险,与病魔斗争,同时间赛跑,守护患者平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白衣天使的担当与责任。
“阿姨,体温36.4,血氧饱和度97%,都好着呢,请您放心吧。”2月17日,席春贤为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热十九病区十八床的患者刘待春测量体温和血氧饱和度。今年58岁的刘待春,住院已经20天,经过治疗,她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已经转好。“姑娘,你们是最善良的人,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听到你们说都好着呢,我们心里就很放心啦,最喜欢听你们说都好着呢!”刘待春激动地感谢道。看到患者逐渐好起来,席春贤心里特别高兴,这是患者对她工作的鼓励和肯定。
3月20日,是席春贤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最后一个班,也是甘肃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最后一个班,有6名患者正等待办理出院手续。早上8点刚进病区,席春贤就看到5位患者自发站在护士站那儿,向着进去的最后一班医护人员鞠躬致谢,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这温情的一幕让席春贤终生难忘,她感到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的50多天里,席春贤和甘肃省首批医疗队的成员们,护理救治278位患者,为100多名患者做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度过心理恐惧难关、恢复健康,累计护理治愈出院人数达200余人。在席春贤心里,驰援武汉是她今生不悔的选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刘云芳:平凡之中彰显担当
本报见习记者张婷
她很平凡,只是一位普通的妻子、女儿、母亲;她也不平凡,国家有难,首当其冲,身着白衣,逆行而上,和病魔作斗争,和死神抢时间、抢生命。她就是武威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刘云芳。
“我对呼吸道疾病的护理有相对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我是一名党员,请领导先考虑我。”1月26日,刘云芳主动请缨,上交了请战书。自此,她开始为出发做准备,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指南》第一版解读到第二版、第三版……每版都熟记于心。防护服的穿脱更是练了一边又一边,她有信心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更好地救护病人。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区发热十八病区,作为第一小组组长的她,带领来自武威、金昌、白银、张掖的护理伙伴们一起进行每天的护理工作,并起名为“金银组合”。厚重的防护服里,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鼻梁和眉角都压起了水泡,护目镜上时常挂满了水珠,刘云芳和队友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患者治愈出院,觉得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刘云芳说。
辛苦之中亦有感动。一次,有位患者大爷递给她一个苹果说:“姑娘,你护目镜上都是水汽,都快看不到了,你把这个苹果吃了好好休息一下吧。”当得知这个苹果是他住院后护士给他的第一顿饭,他一直没舍得吃时,刘云芳哭了,这是感动的眼泪,是暖心的回报。
疾风知劲草,战“疫”显担当。刘云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者的仁心,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这次回去之后,我会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让更多重症患者好转,治愈。”刘云芳对未来信心满满。
张虹:国家需要义不容辞
本报记者董丽俊
“我是一名再平凡不过的普通护士,更是一名党员,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应当义不容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2月19日,市中医医院主管护师张虹作为甘肃省第五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员抵达武汉,2月22日进入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十八病区,开展护理工作。
面对肉眼看不见的“敌人”,唯有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上班时,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队员们都要互相检查穿着是否规范、衣服是否有破损,同时互相把对方名字、班次和对患者暖心鼓励的话写在防护服上。” 33天的齐心协力,张虹收获了很多亲密的“战友”。
每一次做咽拭子标本采集的时候,张虹需要近距离接触患者,面对患者的口腔、鼻腔进行样本采集。“有过紧张,但也深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十几年党龄的党员,张虹主动往前,顺利完成每一次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
在病区,张虹主要护理的患者都是八九十岁的重症高龄患者,大多生活不能自理。喂饭喂水、协助老人如厕、穿脱尿不湿……张虹细致入微。汗水浸湿了刷手衣、护目镜,口罩在脸上、耳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甚至压出了水泡……每天长达10多个小时的“战斗”,张虹不曾有过一丝懈怠。
“坚持就是胜利,只要患者能尽快好起来,少吃几顿饭真的算不了什么。”每天10多个小时不能喝水、吃东西、上厕所早已成为张虹工作的常态,每一次她都坚持到最后交完班,用实际行动践行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
“看到老人们的笑脸就很满足了,真的很开心他们好起来。”当看到康复出院的患者来信时,张虹眼眶湿润地说。
王文杰:坚毅勇敢使命必达
本报记者董丽俊
“想想患者对我说的感谢话语,想想他们充满信任的眼神,我的心里就被温暖填得满满的。”王文杰说。
坚毅勇敢,使命必达。2月19日晚,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护师王文杰作为甘肃省第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抵达武汉。
测体温、量血压、询问病情,给病人吸氧、发药、输液、采集咽拭子样本、送饭,这些都是王文杰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十八病区的主要工作。
量体温、测血压,帮助患者翻身洗漱、吃喝拉撒;时不时还要问他们是否憋气;打好热水放在床头,分类标记好每位患者的饮食习惯……“没有家人的陪伴,患者心里很孤独,我们照顾得周全一点,他们的心里就会舒服一点。”王文杰如是说。
感动常在,希望常在。“把希望和温暖带给他们,想看到他们尽快好起来。”王文杰说。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十八病区收治的患者以重症高龄患者为主,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常规的护理工作之外,王文杰更多的时候都在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
“患难与共,一定能行。众志成城,就没有我们过不去的坎儿。作为一名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我深感光荣。”王文杰感慨万千地说。
张琳:去时勇敢归时感动
本报记者张志华
“我很庆幸自己是甘肃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刻,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武汉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武威肿瘤医院护师张琳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报名前往武汉。
张琳工作的地方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十八病区,这也是李文亮医生战斗过的地方。上班的第一天,张琳就被武汉人民的举动深深打动:接送他们的公交车司机早早等候在驻地,看到他们先是鞠躬,然后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啦!”包括张琳在内的医护人员心中泛起强烈感动,大家赶紧回敬了这位温暖的司机。
“每天上班,穿好所有防护装备最快需要40分钟。”张琳说,每天上班,他们在两小时前就再不允许自己喝水、吃东西,以防出现不适。虽然有点难受,但工作热情可没有丝毫减退,大家都在全力以赴救助每一位患者。
发热十八病区收治的大部分是老年人,他们普遍听力下降、视力不好,甚至没有自理能力,但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像照顾自家亲人一样耐心地照顾着这些老人,悉心照料他们饮食起居,给他们换尿布、擦屁股……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张琳所在的甘肃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开始撤退。在武汉交警、志愿者、武汉市民的最高礼遇下,他们被护送前往机场。一路上,他们听到的都是武汉人民的“谢谢白衣天使”“记得再来武汉”等感谢话语,还有一位老大爷在自家楼外挂起了写着“感谢”的横幅。
去时风雨锁寒江,归来落樱染轻裳。无处不在的感谢,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温暖与柔情。张琳说,在武汉,除了樱花,最美的还有英雄的武汉人民感恩的心。
张花花:决不辜负生命之托
本报记者甘曜毓
珞珈山的樱花开了。如约绽放的樱花,为武汉的春天按下了“播放键”。看着新闻里的武汉,出征时的情景涌上了张花花心头。
“妈妈,等你回来一定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我。”“老婆放心去吧,你在武汉要照顾好自己。”带着家人的嘱托,2月19日,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护师张花花作为甘肃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员出征武汉。
当晚,医疗队抵达武汉天河机场,不断有工作人员向医疗队鞠躬致谢。“心里面有说不出的滋味。”偌大的城市,路上没有一位行人,张花花心里面五味杂陈。
经过培训后,张花花与队友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没想到病区消杀工作难到了她。“平常觉得轻松的工作,由于防护服的原因,如今做起来却相当困难。”张花花说,用消毒液拖完一间病房时,汗水止不住地流,更难受的是呼吸不畅。队员们互相接替消毒,大家也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
病患不是数字,是鲜活的生命。“任何一个生化指标的改变,都可能影响病人,必须时刻关注。”病人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病情如何,张花花都了然于心。走遍病区,为喝不惯中药的病患找糖、积极开导,让确诊病患坚定信心……医疗队不怕麻烦、不怕累地帮患者解决问题,潜移默化间感染着每一个人,也缓解了他们焦躁不安的情绪。
“即便再苦再累,看到一个个坚定的眼神与忙碌的身影,看到一个个生命在我们的治疗和护理下变得乐观开朗。”张花花说,春天如约而至,广大医疗队员一切的辛劳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辛晓玲:不惧风雨坚守职责
本报见习记者张婷
“去武汉的33天,是我最难忘的一段时光,累并坚守着,辛苦并感动着……”辛晓玲感慨道。
2月17日,武威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辛晓玲带着使命和亲人的嘱托与队友们踏上了奔赴武汉的征程。看到往日繁华热闹的大街空无一人,队友们相顾无言。辛晓玲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保护这座城市。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的发热十八病区工作期间,由于大多患者都已高龄,听力不好,辛晓玲和队友隔着厚重的防护服,克服语言差别 ,耐心地和每一位患者沟通,有时物资协调解决不了,还将自己的生活物资送给患者用。
辛晓玲回忆起病区的一幕幕如在昨天。一位24岁的女性患者,宝宝出生后就被送到儿童医院,由于做CT检查,家人不能陪同,这位妈妈非常焦虑,辛晓玲不顾感染风险,搀扶她检查、回病房。
一位患者父母都被确诊,分别住在了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心中充满了担忧和焦虑,辛晓玲和队友为他加油打气。经过20多天的治疗,他出院了,留下了一行热泪,一个拥抱,一声感谢!“每次看到患者出院,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回忆起那些日子的点点滴滴,辛晓玲内心暖流涌动。
辛晓玲笑着说:“我们还把十八病区改为了‘十八战区’,表达我们共同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
如今,如约而至的不仅是春天,还有抗击疫情平安回来的英雄们。谈及愿望,辛晓玲说:“等疫情结束,我想和家人再去好好逛逛武汉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去看樱花绚烂,故人依旧。”
陈来秀:使命在肩勇往直前
本报记者孙丽娟
“我不觉得自己有多高尚,只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从来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1月27日,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呼吸科主管护师陈来秀披上战袍,勇敢逆行。
临行出发时,家人对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好防护措施,我们在家等着你回来。”
走进隔离区病房,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厚重的防护服让动作变得很笨重,再加上缺氧,我很紧张。输液、抽血、打针、送餐、消毒……每天的工作繁杂而忙碌,但很充实。”陈来秀说。
因为使命在肩,所以勇往直前。“很热、很饿、很渴,太累了,感觉身体都不属于自己了。”对陈来秀说,8个小时令她疲惫,但心里有一股力量支撑着她勇往直前,“因为这一切都累有所值。”
这些逆行的白衣天使,他们是平凡的妻子,也有需要照顾的父母、儿女。“妈妈,我想你,你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我爱你妈妈,照顾好你自己才是我最想看到的。”陈来秀听了女儿的话眼睛红了。
“在这个春天,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武汉人民感恩的心。”陈来秀说,感恩之情随处可见,公交车司机每次接我们下班都会说“你们辛苦了……”
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陈来秀抱定“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康复”的信念,用娴熟的护理技能和一颗火热的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他们在用平凡铸写历史,用双手托起生命方舟。
相关新闻
- 2020年04月08日满城尽显“志愿红”
- 2020年04月08日抗疫英雄的“铁杆粉丝”
- 2020年04月08日武威市开展食品销售环节专项整治行动
- 2020年04月08日武威市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