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古浪县

就得干出个样子

 2020/02/14/ 21:35 来源:武威日报

  本报记者 马开良

汪天寿正在修剪圣女果秧苗。本报记者马开良 甘曜毓 见习记者李政阳

  “气温低,我得赶着正午的阳光,把帘子卷起来,让棚内温度适中。”古浪县黄花滩为民新村村民汪天寿承包的4座日光温室不在一处,每天从太阳升起到太阳落山,他一个人要在几个棚内轮番干活。

  “你一个人4座棚忙得过来吗?”

  “忙得过来,我的每座棚种的东西不一样,定植、出售时间都错开了,一个人没问题。采摘忙的时候,媳妇也来帮忙。”

  汪天寿原来居住在古浪县南部山区的古丰镇柳条河村。2015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举家搬迁到了黄花滩移民区为民新村。

  搬得下来,能不能稳得住,从而实现能致富,关键在产业支撑。

  对于常年靠打工养家的汪天寿来说,移民搬迁后,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搬迁下来日子怎么过?

  “一个字——干!”汪天寿了解到精准扶贫贷款政策,从银行贷到了5万元的发展资金,承包了1座日光温室和1座养殖暖棚。

  “以前常年都在外打工,哪里会种日光温室大棚?第一年种的时候全凭技术员帮忙,技术员的电话都快被我打爆了。”汪天寿笑着告诉记者,除了电话咨询,技术员还上门搞培训、讲技能,然后经过自己的实践和摸索,他逐渐掌握了日光温室大棚种植的知识和技巧。

  搬迁到为民新村5年,汪天寿从一个“打工族”逐渐成为一名“土专家”,一个人承包了好几个大棚,种植品种也从单一的西红柿、辣椒增加到圣女果、黄瓜等。

  “日光温室种植,平日的管护要跟上,棚内的温度、湿度,什么时候起帘,什么时候放帘,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在心。”汪天寿如是说。在汪天寿的黄瓜棚内,古浪县产业办对大棚给出的评价是“管护得好。”

  实现产业致富,关键要看生产的产品能不能买上好价格。汪天寿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的几个棚都是订单种植销售。去年5月份定植,9月份就开始对外销售,到12月底,几个棚已经卖了近3万元了。”

  汪天寿不仅种大棚,还在自家的养殖暖棚里散养了300多只鸡。“日子往好里过,就得多方面谋取,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

  “新的一年有啥打算?”面对记者的提问,汪天寿有些腼腆。“我的打算那就多了,想开个农家乐,但资金有限。如果实现不了,我就再养些羊,把暖棚充分利用起来,等资金充裕了再开农家乐。”汪天寿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