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凉州区

巧手浇开致富花

 2020/02/14/ 21:34 来源:武威日报

  本报记者 杨鹏元

文居英和老伴在网上销售工艺品。本报记者杨鹏元

  “最近我又接到一批订单,又能让姐妹们忙活一阵子了。” 文居英边给一个选定的葫芦去皮,边向记者说,言语之间透着自信和自豪。

  文居英是凉州区韩佐镇禅树村2组农民,早在上个世纪,文居英的祖辈就靠秸秆编制品维持生计,从小耳濡目染,使她掌握了用秸秆创作艺术品的手艺。

  近年来,市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让一直在家务农的文居英看到了希望。在家人的鼓励下,文居英重新拾起了埋藏已久的手艺,开始了秸秆工艺的传承创新。

  在文居英的一番努力下,2015年,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秸秆工艺品开始面世,她创作的秸秆艺术品经市文广局推荐,参加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没想到,就是这次参展,让她的作品一炮而红,受到了不少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不仅卖出了2万多元的产品,许多商家还纷纷与她协商合作,要求长期供货。

  参展回来,尝到甜头的文居英立即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利用自己原有的秸秆制作手艺,大胆创新,并借助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推陈出新,利用秸秆、葫芦、羽毛、压花等,研究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时代感的新作品,使古老的传统民间工艺得以重放光彩。

  随着市场需求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作室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2017年初,文居英成立了民俗文化传承公司,开始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由原来的家庭作坊逐步开始产业化运营,产品种类和产量都在逐年增加。

  文居英火了,这让村里的乡亲们羡慕不已。但她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带领大伙儿一起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增收致富。

  2018年起,文居英对周边村镇50多个贫困家庭的100多名中青年和残疾人进行特色文化产业培训,并通过相关部门成立扶贫车间,吸纳贫困户和残疾人加入到她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来。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文居英的公司逐步形成了“凉州秸秆画”、“丝路花语压花”、“凉州羽毛画”、“葫芦创意产品”等特色文化品牌,特色文化扶贫产业初步形成规模,成为了当地贫困户和残疾人不出远门就能增加收入的阳光产业、居家产业。

  “光有好的产品远远不够,还需要拓展市场。”文居英说,公司一方面开拓本地旅游市场,在本地各大旅游景点进行销售,还积极拓展外部市场,目前已与兰州、杭州、苏州、桂林、贵阳等地多家文化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产品销售趋于稳定。

  在儿子的协助下,文居英对产品进行线上网络推广。她在淘宝网开设的“陇原特产与家居装饰店”和抖音号“陇原非遗直播间”异常火爆,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同时,一份份订单也雪花般地从全国各地飞来。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