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瑾
冬日午后,阳光宜人。1月8日,从民勤县城出发,记者乘车沿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不到20分钟就到达了该县张茂村,还没到小年,村民们已早早置办起了年货,家家户户炊烟升起,为这座小村庄增添了浓浓年味儿。
走进村民姜军文的日光温室,入口处摆放的几盆鲜花,让人耳目一新。棚内,绿意盎然,硕果累累,一片繁荣。“你看看,这一片人参果再过几天就可以采摘了,里面的那一片还得等几天。种人参果主要是掌握好湿度和温度,再有就是光照条件要求较高……”说起种植人参果的事情,爱说爱笑的姜军文打开了“话匣子”,俨然成了一名人参果种植专家。
“除了自己琢磨研究,镇上的农业技术人员还经常来给我们指导,所以我的这一棚人参果长势好收入高。”姜军文说,“别小看我的这一棚人参果,靠它,我可养活了我一家老小呢。”
说话间,几个当地收购商已进棚和姜军文谈起了价格。
“先不说价格,来,你们先品尝一下我的人参果味道怎么样。”姜军文一边招呼陆续进棚的收购商,一边挑选了几个品质好的果子清洗后分给大家品尝。“我家的人参果品相好、水分足、香甜可口,每天最少能卖出去100斤左右。”
在大棚一隅,记者看到姜军文的妻子甄秀梅正坐在小马扎上,挑选人参果装箱,准备拉运到订购商处。“最近每天最少能卖100斤左右,以3.5元一斤销售计算,这个大棚一年下来最少收入十二三万。”看着长势喜人、销量可观的人参果,甄秀梅笑着告诉记者,家里的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没种棚之前完全靠天吃饭,每年每亩地收成不过几百元。2016年开始种植人参果后,每年最少收入十几万元,加上他们还承包种植了20亩大田小麦、玉米,每年也能收入2万元左右。
“这个棚就是我的‘绿色银行’。”姜军文高兴地告诉记者,“你看这每天来的收购商,我的人参果不愁卖不上好价钱。”虽然临近年关,越来越忙,但一想到辛苦后换来的成果,姜军文觉得所有的苦和累都值得。他不仅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满怀期待,更对自己的这一棚人参果信心十足。
一份耕耘,一份希望;一份辛劳,一份收获。良好的收益坚定了姜军文继续种棚的信心。姜军文说,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在即将到来的金鼠年,姜军文又定下了他的“小目标”,他要种好自己的这一棚人参果,把人参果卖出更好的价格,守着自己的“绿色银行”,让日子越过越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8年09月26日民勤县工商银行开展公益助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