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市

武威:一位军休干部的特殊来信

 2019/10/30/ 18:30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张泽三 李萍

初心·使命·挚爱

——一位军休干部的特殊来信

  本报记者张泽三 李萍

  9月29日,一个和暖的午后。

  正在大家为即将到来的祖国70华诞欢欣鼓舞时,武威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所收到了一名军休干部特殊的来信。拆开信封,看着里面内容不长但情真意切的表达,工作人员的眼睛瞬间湿润了……

  信是军休干部杨德昌老人写的,语言朴实恳切,情意浓厚深长。“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华诞之际,我有两个心愿要向组织表达:一是感谢党对我多年的培养。二是感谢武威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所16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杨德昌老人在信中说,自己身患直肠癌两年多,近来疼痛难忍,身心备受煎熬,弥留之际想给组织交一笔“特殊党费”。

  10点半左右,市军干所所长王辉生接到了杨德昌老人的电话:“王所,今天请你到我家来一趟,我想把党费交给你,托你替我转交组织。”电话那边,声音嘶哑虚弱。

  就在两天前,王辉生和所里的人去皇台大厦黄苑小区看望杨德昌老人。杨老躺在床上,见大家来了,强撑着想坐起来打招呼,无奈身体疼痛,试了两次都没能坐起来。

  “是不是杨爷的病情又加重了?”王辉生心里一怵。挂了电话,他和同事赵芳匆忙向杨德昌老人家赶去。叩开门,只见杨老穿戴整齐,端坐在沙发上。见王辉生来,他郑重地递上一个信封,里面是10000元预交党费。接过信封的一刹那,王辉生哽咽了……

  还记得第一次在军干所见到杨德昌老人的样子,和蔼可亲又不失威严。几年相处下来,杨老对党的挚爱和对信念的执着始终感染着他们。

  杨德昌老人的家乡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符川乡。1951年4月,17岁的杨德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军;2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从武警武威市支队退休,时年57岁。

  “老头子做得对,我和孩子们都支持他。”说起杨德昌老人的军旅生涯,老伴武淑兰从书柜里拿出一个大大的相框。“你们看,这就是他。”在上百名穿着统一军装的队伍里,记者看到了年轻时英武挺拔的杨德昌。那是一张非常珍贵的合影。第一排最中间坐的是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那一年是1964年,杨德昌30岁,被评为“学习雷锋好榜样”,到北京参加公安部队“四好连队、五好战士”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从一个农村孩子,一个放羊娃,成为战友心中的好战士,这是党培养出来的。”从武淑兰的回忆中,记者体会到了杨德昌老人身上那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真挚情感。就像他在信中写的一样:“我始终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在部队期间,杨德昌先后任班长、副中队长、中队长、武警武威市支队后勤处处长,多次受到各级党组织的表彰。

  1954年,杨德昌获得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纪念章和抗美援朝纪念章各一枚。1963年,在武汉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干部学校学习时,被树为“学雷锋标兵”,并被评为“五好学员”。1964年,被甘肃省武警总队选为出席公安部“三代会”代表;1964年6月26日,受到毛主席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从部队退休后,杨德昌老人不忘初心,仍然热爱和关心部队的建设发展。“他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了解战士们的学习生活,向战士们宣讲部队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和先进人物事迹。”战友董贵荣动情地说。

  300元,400元,600元,1000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杨德昌先后多次向灾区捐款,自购军大衣、被子、衣服等生活物资,捐给灾区人民。

  杨德昌老人的无私大爱,深深感动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1991年7月,杨德昌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蓝盾荣誉章一枚,并先后多次被省民政厅和省、市军干所评为“和谐军休家庭”。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杨德昌老人常常对战友们说。《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时事周刊》是老人每天必读的刊物。生病期间,他坚持每天摘抄笔记。长期的病痛,是对杨德昌老人的折磨,也是对老伴的煎熬。记不清多少个日夜,武淑兰陪伴左右,嘘寒问暖,无微不至。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市军干所党支部考虑到杨德昌老人有病在身,送学上门,他带病坚持在家自学,没有落下任何一次学习。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杨德昌老人做到了,正如他在信中所写:“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军人,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从心底里由衷感到高兴。弥留之际,我要以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永葆党性,完成最后一个心愿:向党组织预交10000元党费。”

  10000元党费,是初心,是使命,是对党和祖国的挚爱,更是一位曾经驰骋沙场的退休军人和老党员永不褪色的军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