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天祝县

松山滩上产业兴

 2019/04/11/ 16:39 来源:武威日报

天祝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牛羊鸡菜菌药薯藜等特色产业,臣祥菌业、纯洁高原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益贫带贫作用逐步显现——

松山滩上产业兴

细心管护菌棚

  本报记者马开良

  春分已过,农事正忙。

  在天祝县松山镇,到处呈现的是“一年之际在于春”的劲头和大干快干的热闹场景——

  臣祥菌业滑子菇产业园菌棒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两条菌棒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工人忙着装袋、摆放、装车;纯洁高原藜麦扶贫产业园的建设工地上,钢筋碰撞声让广袤的松山滩显得格外喧闹……

  松山滩地势开阔平缓,为天祝最大的草原盆地,有名的明代松山古城便坐落于此。曾经这里是一片荒滩地,如今一个个移民新村拔地而起,一座座日光温室承载起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

  产业扶贫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根本。天祝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牛羊鸡菜菌药薯藜等特色产业,臣祥菌业、纯洁高原等一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益贫带贫作用逐步显现。

  食用菌产业“菇”舞人心

  臣祥菌业滑子菇产业园内,连片的日光温室整齐划一,密密麻麻的小香菇长势喜人。

  “这些是这两天又长出来的,再长一茬,我们就换棒子。”建档立卡贫困户白万德指着钢架上的菌棒介绍道,每天他都要到棚里,对已经成型的香菇及时采摘,采早采迟都会影响出售价格。“劳动强度不大,主要得细心管护。”白万德乐呵呵地说。

  白万德原来居住在鞍子山村。两年前,他们村整体搬到了滩上,农业生产也从过去的种小麦、土豆,转变成经营温室大棚。“我这个棚去年11月上的菌棒,现在已经收了四茬,几个月挣了4万元。”白万德告诉记者,以前种山旱地,一年收入四五百元。现在搬迁到移民区,经营的棚是臣祥公司提供的,菌棒、钢架全部免费,自己基本上没有花钱,最关键的是产品销售不用发愁。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2017年,天祝县引进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在5、6、7号移民点接合部建成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展示、示范与农业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化循环经济示范园。目前,建成食用菌菌袋生产线1条和原辅料仓库、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年生产食用菌菌袋能力达1000万袋以上,计划集中建设标准化食用菌日光温室140座,配备卷帘机等附属设施设备。

  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按“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企业负责上游菌种繁育、菌袋制作、人才培训,中游技术服务、模式推广,下游产品回收、加工销售,农牧民主要抓好种植管理。

  游年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福建人,他做食用菌产业已有33年,每天穿梭在产业园的各个大棚里。“这些年我们跑了国内的很多地方,天祝松山这里的气候太适合发展食用菌了,无论口感还是品质,在全国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游年雪告诉记者,菌类的生长环境很苛刻,福建的气候过于潮湿,新疆的气候又过于干燥,而天祝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乐土”,生产的香菇等产品在沿海地区非常受欢迎。

  “引进臣祥菌业这样的龙头企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打下了基础。我们要继续支持和服务好企业发展,积极鼓励和引进产品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让群众在家门口挣到钱,过上好日子。”松山镇副镇长张海金说。

  今年,天祝县计划申报创建“中国高原食用菌之乡”,建设天沪香菇双创产业园、臣祥滑子菇产业园、天禾海鲜菇产业园、蘑瑞尔斯羊肚菌产业园,重点抓好海鲜菇、香菇、滑子菇、羊肚菌等主打品种的扩量带户和银耳、赤松茸等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培育和发展扶贫产业,力争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洋庄稼”走出新路子

  来到纯洁高原藜麦扶贫产业园时,藜麦仓储、深加工车间等正在加紧施工。藜麦,这个来自南美洲的“洋庄稼”,经过两年的试验种植,如今已成为松山镇移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产业。

  “去年亩产300斤左右,都是远达集团订单收的,价格很稳定。”去年,移民刘丁汉种了9亩地的藜麦,尝到了藜麦的“第一鲜”。

  藜麦具有很强的环境耐受性,在高山和荒漠地区都可以生长。刘丁汉的新家就在松山镇德吉新村。这里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干旱冷凉,土壤酸碱适中,日照强度高,昼夜温差大,是最适合藜麦生长的环境。

  2017年,天祝县引进甘肃远达集团,在松山镇南阳山生态移民区5、7号点试种植藜麦(陇藜1号)5000亩获得成功,远达集团在天祝注册了甘肃纯洁高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藜麦商标“一年一穗”。为避免贫困户遭受损失,公司免费向农户提供种子、有机肥料、地膜,教会农民按照技术规程种植生产,最后按订单回购。

  2018年,公司联合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在天祝县建立了拥有486种藜麦品种的种质资源基地,是南美原产地之外最大的种源基地,为下一步做好藜麦遗传育种研究和种源保护、种子筛选、建立种质资源库打下了坚实基础。公司还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培育出了世界首例零皂苷饲草用藜麦新品种,已通过中国农学会成果鉴定。其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抗倒伏的特性,适合我国西北干旱、贫瘠区域生长,适宜在传统牧区大量推广,能够推动“粮改饲”进程,大大降低对进口优质高蛋白饲草的依赖。

  种植藜麦不仅是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途径,而且独特新颖的植物也为原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增添了一道风景。天祝县按照“种植+加工+旅游”的模式,发展循环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形成以农事体验为主导,农业、养殖业交互促进,旅游业跟进发展的新业态,走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路子,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产业保障。

  在市县的极力支持和引导下,甘肃远达集团投资2.2亿元,在南阳山片建设集生产、仓储、加工、3D展示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藜麦产业园,创建“中国藜麦科技示范园区”,建立世界首个藜麦种质资源库,积极开展藜麦品种引进、种植技术、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技术研究。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份建成一期工程。项目建成后,按照“种植+加工+旅游”的模式,着力打造“远达·大美松山藜麦风情线”,大力发展循环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

  “有专家称‘中国藜麦看甘肃,甘肃藜麦看天祝’。我们要在全面发展订单农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力争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打造‘中国藜麦之都’。”天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润全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