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武威市

武威市推进“八大产业”系列报道之八

 2019/03/25/ 17:01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张尚梅

产业+旅游 富民奔小康

——我市推进“八大产业”系列报道之八

  本报记者张尚梅

  因为一片浪漫的红色,一个名叫松山的地方火了。

  秋天,松山滩便成了一片嫩红、绯红、绛红、紫红的“海洋”,斑驳陆离,流光溢彩,一棵棵藜麦密密匝匝,藜杆似火,藜穗飘香……远处,是连绵的祁连山;近处,是望不到尽头的麦浪,这里已经成为一处旅游胜地。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发展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各种生态观光山庄、采摘园、农家乐成了城乡群众休闲的好去处,为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来无限生机。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人数达371.8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84.4亿元。

  高原来了“洋媳妇”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已有5000至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营养价值丰富、全面,被称为“粮食之母”。

  藜麦喜冷凉和高海拔气候,天祝县松山镇具备藜麦生长条件,是高贵“公主”非常匹配的“婆家”。

  2017年初,天祝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甘肃远达集团,在松山镇南阳山生态移民区5、7号点试种藜麦5000亩获得成功。2018年,天祝县以南阳山德吉、祥瑞、鞍子山等移民区为核心,种植藜麦3.1万亩。2018年11月11日,经(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组评审,授予天祝县“中国高原藜麦之都”,并颁发“中国高原藜麦之都”牌匾及证书,藜麦成了高原的“洋媳妇”。

  快到收获的那几天,近60岁的张光录老人每天背着手去自家藜麦地里转转,那红红的田野、累累的果实,让张大爷心旷神怡:“我家流转了360亩地种植藜麦,亩产达350斤,去年收入也有七八万元。” 2018年,松山镇各村积极成立藜麦种植合作社,引导移民群众大规模种植藜麦。以鞍子山村为例,全村种植藜麦4130亩,总产值达600多万元,纯收入近40万元。

  游客在观赏藜麦美景的同时,为当地服务业带来活力。天祝县全力推进“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藜麦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移民群众的增收渠道。松山镇藜香新村的潘彩云、鞍子山村的张英、返乡创业的任成洁等一大批有眼光、有思想、有魄力的农户,借着大好时机开办了大小20多家农家乐,打造集家庭宾馆、柴火鸡、农家乐等于一体的休闲餐饮观光基地,目前,农家院和家庭宾馆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

  2018年,我市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通过开展“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田园综合体,扶持发展了一批专业旅游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扶持古浪县黑松驿镇黑松驿村和天祝县天堂镇天堂村、大红沟镇大红沟村、松山镇鞍子山村等6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发展农家乐60户以上。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打造“周末乡村游”线路产品,吸引周边市区游客和城镇居民到乡村度周末,带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农牧民的增收渠道。

  果蔬大棚变景点

  春节期间,在市郊的凉州区高坝镇蜻蜓村开心农场采摘园里,大人小孩一手拿铲、一手抱菜,蔬菜的清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扑鼻而来,大家兴高采烈,忙得不亦乐乎。

  “纵横交错的石子路,满园的花花草草,诱人的草莓、西瓜,让我们找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生活。”来自金昌的游客路丽丽说,周末带着孩子来这里摘草莓,孩子玩得很开心,真是不虚此行。

  初春,凉州区下双镇千亩日光温室示范园内,一座座智能温室集中连片、蔚为壮观。日光温室里,水果番茄、西红柿、人参果、草莓、木瓜、火龙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煞是喜人。凉州区长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长军说,园区发展思路是将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

  在实践中,我市探索建立“政府引导、集体经营、农户参与”的乡村旅游新机制。天祝臣祥菌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南阳山移民区食用菌产业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同时,带动当地旅游业同步发展。武威普康田园综合体发展羊产业,与周边10户贫困户签订了合作社协议,使每户每年增收5万多元,并通过多种模式发放精准扶贫红利,为125户贫困家庭解决了就业。民勤县推行“旅游+设施农牧业”模式,培育了重兴镇下案村、西渠镇号顺村、重兴镇红旗谷生态旅游村等5个专业旅游村,发展农家乐近100户,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300人以上。古浪县博绿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永丰源生态观光园等乡村旅游景点大力发展有机蔬果产业,累计吸收周边80多户贫困户为旅游产业工人。

  特色产品成新宠

  民勤县首届蜜瓜节于2018年7月28日在民勤县收成镇举办,以瓜为媒、以节会友,充分展示了民勤蜜瓜之乡的深厚历史文化和“沙海绿洲·绿洲碧海”独特自然景观,体现了民勤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做大做强蜜瓜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的决心。

  蜜瓜丰收的季节,走进民勤乡村,看到的是一辆辆载满民勤蜜瓜的货车,以及满脸笑容忙碌的瓜农。在收成镇天成村,一位瓜农告诉记者,他种了好多年的蜜瓜,在销售旺季,北京、西安、兰州、西宁等地的客商纷纷来收购,一茬瓜棚均收入都在六七千元。

  “民勤蜜瓜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品质,栽培技术成熟、品种多样丰富,已经成为深受市场欢迎的‘香瓜’、农民致富的‘金瓜’。”民勤县农广校校长、农技推广研究员陶永红说。

  围绕蜜瓜产业,民勤县强力推进“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的营销模式,每天销往外地的蜜瓜达3000吨以上。同时,该县紧抓“互联网+”政策机遇,加快蜜瓜产品“触网”销售,通过销售新模式加速推进民勤蜜瓜品牌化。2018年上半年,民勤县已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镇级电商公共服务站18个和村级电商公共服务点248个。在阿里巴巴、淘宝、微商城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开设店铺895个,引进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善融商务等10家电商平台在县城设立体验店,培育民勤富达、瑞邦科技、金樽宝等本地电子商务企业3家,民勤蜜瓜等农产品网销额达1.7亿元。

  我市持续在央视、《读者》《中国旅游报》等多个平台宣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甘肃森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西凉调”牛肉干休闲食品、民勤中天羊业生产的速食羊杂汤、天祝七彩德吉藜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穗岁藜香牌”藜麦,民勤蜜瓜、张义人参果等系列农特产品成了网红食品,线上线下销售火爆。举办了首届“天马行空·自在武威”最美农庄评选大赛、武威名优小吃评选大赛等活动,通过民俗文化展示、美食节、农副产品展销、观光、采摘等活动,全面激活武威乡村旅游市场。各县区建立乡村旅游电商平台,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把贫困村藜麦、食用菌、白牦牛等原生态农副产品作为销售重点,扩大乡村旅游消费,增加群众收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