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武威  >  凉州区

李成义的脱贫路

 2019/02/27/ 17:07 来源:武威日报

李成义的脱贫路

  本报记者杨鹏元 见习记者董丽俊

  在凉州区谢河镇石岗村,说起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李成义,村民们都会伸出大拇指。多年来,他和妻子靠勤劳的双手,积极发展养殖业,不仅在短短几年就摘掉了穷帽子,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致富能人,还连续供养3个子女上完大学,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初春时节,记者来到石岗村,探访李成义近年来走过的脱贫之路。

  走进李成义的宅院,院落被分成了两部分,前院是住宅,后院是3栋养殖大棚,棚内上百头猪膘肥体壮,十几头牛悠闲地吃着草。

  李成义全家5口人,前几年,由于家里子女多,妻子又体弱多病,全靠李成义在附近面粉厂打工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日子过得捉襟见肘。2014年,在脱贫攻坚行动中,他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为了尽早脱掉穷帽子,多年来,李成义一边在外打工,一边谋划脱贫致富的出路。他开始尝试着养猪,从刚开始的一头猪养起,后来发展到了七八头,收入越来越好,李成义尝到了发展养殖带来的甜头。

  在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后,李成义决心扩大规模。他把自家院内的空余地清理出来,筹措资金搭建了一座养殖暖棚,继续发展养殖业。在养猪的同时,李成义发现养牛风险小、用工少、效益好,他又建起了一座牛棚,从刚开始的两头繁育母牛,后来逐步发展到了十几头,年出栏牛犊五六头。

  “发展养殖,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这么多年来,我遇到过资金短缺的难题,经历过市场波动的低谷,好在都挺过来了。这几年通过政府脱贫政策的扶持,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不仅赚钱供孩子们完成了学业,也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终于可以挺起腰杆活人了。”李成义告诉记者,等靠要等不来好日子,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2018年5月,石岗村引进甘肃顶乐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建立起了母牛养殖基地,公司通过石岗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牛产业。贫困户可入股合作社,以“投母还犊”的模式为公司代养已经受孕的母牛,生产出的牛犊3个月后由公司以每头6500元的保底价格全部回收。为了扶持贫困户增收致富,镇政府还把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项目试点资金作为股金,为有代养母牛意愿但无法筹集到股金的贫困户代缴股金。听到消息后,李成义欣喜地第一个报了名,并先后代养了12头母牛,当年就产下了3头牛犊,除去成本,净增加收入近1万元。

  苦尽甘来、玉汝于成。 通过不懈努力,李成义的养殖之路越走越宽,目前他存栏猪120多头、繁育母牛18头,在村上来说也是小有规模。随着收入不断增加,他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3个子女相继从大学毕业就了业。如今,李成义除了发展养殖的投入,每年都有六七万元的盈余。“今年计划再多代养几头母牛,继续发展繁育养殖。”李成义信心十足地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